《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是2006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趙鼎新所著,主要描寫了對社會運動、政治運動以及革命的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
- 作者:趙鼎新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3-1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版 次:1
頁 數:313
字 數:338000
印刷時間:2006-3-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801909756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在批判地介紹和分析西方經典社會學理論流派對社會運動(集體運動、社會運動、革命)的解釋與解讀之後,提煉出了影響和決定社會運動之產生和發展的三要素:變遷(各種社會變化)、結構(國家與社會)、話語(被社會運動所認可的)。作者認為,一些已開發國家都有對社會運動比較強的制度化能力,而對於中國來說,亟待提升的正是這種制度化的能力。
(雷天)
——中華讀書報
內容簡介
對於社會運動、政治運動以及革命的研究在國內一直未見專著,本書可以彌補這一空白。本書對社會運動與革命進行了界定並評述了其研究方法,綜合論述了西方社會運動和革命理論的發展,闡述了集體行為以及情感在社會運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研究社會運動的巨觀影響因素:變遷、結構以及話語。強調了國家在社會運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對社會運動研究領域內的幾個重要理論作了一定的評述。
作者簡介
趙鼎新,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學系,198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生態學碩士,1990年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獲取昆蟲生態學博士後改攻社會學,並於1995年在麥基爾大學獲取社會學博士學位,自1996年起執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社會學、社會運動和歷史社會學。在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美國社會學雜誌》、《美國社會學評論》、《社會力量》、《社會學視角》、《中國研究季刊》以及國內出版的《社會學研究》等刊物上。專著《天安門的力量》於2001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相繼獲得美國社會學學會2001年度亞洲研究最佳圖書獎以及2002年度集體運動和社會運動研究最佳圖書獎。
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論:社會運動與革命的界定及社會學研究方法
什麼是集體行動、社會運動和革命
解釋傳統和解讀傳統
社會科學的四種解釋方法
第二章 西方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發展
社會運動理論的發展邏輯
美國早期社會運動理論的發展
政治過程理論的崛起
歐洲的社會運動理論和國家理
美國和西方社會運動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
政治機會結構
運動動員結構
話語、符號性行動和情感
新聞媒體
社會運動和革命研究的發展方向
第三章 集體行為理論及情感在社會運動中的作用
從勒龐到布魯默
斯梅爾塞的加值理論
社會結構與情感
第四章 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涂爾幹視角
新興意識形態和革命
格爾的相對剝奪感理論
涂爾幹理論傳統評價
古德斯通的國家崩潰理論
第五章 社會結構與社會運動
康豪瑟的大眾社會理論
組織在社會運動和革命中的作用
生產關係與社會運動
生產方式和現代化道路
生產關係和農民革命
第六章 國家與社會運動(上)
民族國家和社會運動
開發中國家和社會運動
國家中心視角的興起
斯考契波及其革命理論
20世紀80年代後國家和革命理論的發展
寡頭政體現代化和革命
第七章 國家與社會運動(下)
曼恩理論思想概要
國家在西方工人運動發展中的作用
西方工人運動的發展
認同感與社會運動
第八章 搭便車理論與形式社會學方法
搭便車理論
對搭便車理論的評論
博弈論與社會行動者模型
形式社會學方法的問題和前景
第九章 資源動員和政治過程理論的興起
現代社會運動理論對傳統理論的批判和我的評判
資源動員理論
政治過程理論
政治機會結構理論
政治機會結構的經驗研究
第十章 社會運動的話語和符號性行為方式
框架分析理論
文本決定論
集體行動形式庫
文化對社會行動者行為的影響機制
社會結構、文化和集體行動
第十一章 社會運動的動員結構
組織、網路和社會運動動員
顧爾德對社會運動動員結構的研究
空間環境和社會運動動員
國家和社會運動動員結構
組織和空間環境的關係
梯利對空間環境和社會運動動員的分析
內在動員結構和外在動員結構
第十二章 新聞、大眾輿論和社會運動
傳媒方式就是信息
傳媒內容才是信息
西方的媒體、公共輿論和社會運動
西方媒體和公共輿論保守性的比較性解釋
第十三章 展望和總結
西方社會運動的發展
新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社會
全球性社會運動
中國集體行動的現狀和未來
本書的理論和方法論要點
變遷、結構、話語——社會運動研究的基本視角
國家社會關係和西方集體抗爭行為的制度化
國家社會關係理論與政治過程理論
國家社會關係框架下的理論和經驗切入點
社會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