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腦假說

社會腦假設是指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大腦內肯定存在著一個旨在認識和理解他人表情的神經機制,在社會交往中人會通過該中樞迅速處理與他人相互作用的各種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腦假設
  • 外文名:social brain hypothesis
一、社會腦假設的提出,二、社會腦起源的三種假設,1、成熟觀,2、技能學習觀,3、互動式特異化理論,三、社會腦的結構與功能,

一、社會腦假設的提出

Brothers 提出靈長類大腦中存在一些被進化所保留下來負責社會認知的特殊區域,這些區域具有明顯的範疇特異性。她稱這些區域為“社會腦”(the social brain)。社會腦假說認為,人類大腦承擔著適應環境和進化的重大責任;為適應進化過程中的環境,大腦必須有效地解決面臨的各種任務或生存相關的問題;就此意義而言,大腦是個高度特異的信息處理中樞。

二、社會腦起源的三種假設

1、成熟觀

成熟觀認為,通過進化,大腦的特定部位以及皮層區域專門負責加工社會信息。某些迴路很可能自出生時就存在並開始發揮功能,而網路中的其他部分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成熟後才可以發揮功能。比如,和“心理理論”計算有關的前額區,也許是最晚成熟的社會腦部分。成熟觀的時間表可能由於經驗而提前或延遲,但成熟的順序和區域專門化的路線圖卻保持不變。

2、技能學習觀

技能學習觀認為,至少有部分社會腦會受到社會刺激的影響 ,因為那些社會刺激往往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視覺輸入。換句話說,我們傾向於對社會相關的視覺輸入發展出更高水平的知覺只是。

3、互動式特異化理論

互動式特異化理論,它認為社會腦以網路的形式出現,這個網路以依賴獲得的方式不斷地增進對相關刺激和時間的調節。

三、社會腦的結構與功能

Brothers根據非人靈長類研究的證據認為其主要由三個腦區構成:杏仁核、眶額葉和額葉皮質。隨著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和進化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社會腦的研究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我們也對社會腦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入。Amodio和Firth(2006)認為,社會腦海包含內側前額葉皮質和與之毗連的旁扣帶回皮質及大腦多個區域的“鏡像”系統。下面,我們簡要論述幾個腦區及其相關論據:
杏仁核:杏仁核之所以在社會認知中起作用,是因為它在將價值(正面或者負面)與個別或一系列事物相聯繫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後上顳溝/顳頂交界處:對他人注視點的研究是使我們證明他人正在處於恐懼狀態的最直接的方法,而後上顳溝和毗連的顳頂交界處正是完成這一過程的主要區域。
內側前額皮層:這一區域是心智化(mentalization)能力的重要腦區。而心智化是一種想像的心理活動,使我們能夠從外部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從內部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能力。
鏡像神經系統(mirror-neuron system,MNS):當我們看到他人經歷一種我們自身經歷過的相似的情緒時,我們相應的腦區也被激活,這便是當前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大發現——腦的鏡像系統。有研究發現,當我們看到別人運動時,我們腦中的運動區會變得興奮,而且即使這種行為干擾了我們的行為時,我們也會自覺地傾向於模仿他人的動作。除此之外,鏡像系統在體驗他人觸摸、疼痛、情感時也其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