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想與社會穩定

社會理想與社會穩定

《社會理想與社會穩定》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祁志祥。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理想與社會穩定
  • 作者:祁志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ISBN:978750975214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社會管理的根本依據——“二重人性”論、社會穩定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社會穩定的危機意識——“革命”反思、社會穩定的體制保障——“民主”與“仁政”、社會穩定的大政方針——“德治”與“法治”、社會穩定的層級管理——“任能”與“吏治”、社會穩定的價值追求——“人權”、“自由”、“平等”、“公正”,對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作者簡介

祁志祥,1958年出生,江蘇大豐人。博士,上海政法學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中心兼職研究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主持並獨立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指南類規劃教材各1項,主持並完成“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出版項目1項,出版個人專著16部,主編著作2部,發表論文300餘篇。論著曾獲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人文社科成果獎、第十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年會優秀論文獎及國家圖書獎榮譽獎、華北地區優秀圖書獎、晉版優秀圖書獎等。

目錄信息

上編 社會理想的歷史巡禮
導 論/3
第一章 “天下為公”:中國古代的社會理想學說/7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歷史劃分/8
一 上古公天下社會/8
二 夏商周封建社會/9
三 由秦至清的皇帝集權社會/11
第二節 東周時期社會理想學說/12
一 《禮記》:“大同”社會/12
二 孟子:“仁政”理想/14
三 老子:“小國寡民”/15
四 莊子:“至德之世”/17
五 《尉繚子》:“天下一家”、“共寒共飢”/18
六 《呂氏春秋》:“至公”理想/20
七 《太公六韜》:“天下與共”、“同利同樂”/23
第三節 兩漢時期社會理想學說/25
一 陸賈:“至德”之世/25
二 《淮南子》:“修伏犧氏之跡,反五帝之道”/27
三 《文子》:“至人之治”/30
四 何休: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太平世”/33
五 《太平經》:“太平”天下/37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社會理想學說/39
一 阮籍:“無君無臣”的“太初”社會/40
二 嵇康:“天下為公”的“至德之世”/41
三 《列子》:“華胥氏之國”與“終北國”/44
四 鮑敬言:“無君”之世/46
五 陶淵明:“世外桃源”/48
六 佛經:西方淨土佛國/50
第五節 唐宋元明清社會理想學說/54
一 無能子:人蟲不分、和合共處的“太古”社會/54
二 譚峭:“均食”、“儉化”的“大和”社會/56
三 王禹偁:“海人國”/59
四 康與之:“西京山聚落”/60
五 鄧牧:上古公天下的“至德之世”/61
六 《水滸傳》:“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梁山泊”/64
七 何心隱:“聚和堂”/65
八 李贄:“得心遂欲”的“至人之治”/66
九 王夫之:“人慾之各得,天理之大同”/68
十 戴震:“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70
第二章 財產共有:西方歷史上的社會理想學說/73
第一節 西方社會形態的歷史分期/73
第二節 柏拉圖:“共妻”、“共子”、“共產”的“理想國”/74
第三節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說/76
一 莫爾:“烏托邦”/76
二 康帕內拉:“太陽城”/77
第四節 第二階段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79
一 溫斯坦萊:“土地公有”/79
二 摩萊里:“平等共享”/81
三 馬布利:“平等共產的共和國”/82
四 巴貝夫:“平等共和國”/83
第五節 第三階段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84
一 聖西門:“實業制度”/84
二 傅立葉:“和諧制度”/85
三 歐文:“公社制度”/87
第六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學說/88
一 馬克思、恩格斯描繪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徵/88
二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學說的得失評估/94
第七節 克魯泡特金:“無政府共產主義”/96
第三章 中西合璧:中國近現代的社會理想學說及實踐/98
第一節 中國近代的社會理想學說及實踐/98
一 洪秀全:太平天國/98
二 康有為:“大同世界”/100
三 孫中山:“三民主義”為基礎的“天下為公”/103
第二節 中國現代的社會理想學說及實踐/104
一 劉師復:“無政府共產主義”/105
二 惲代英:“新村”設計和實驗/108
三 王光祈:“工讀互助團”/110
第四章 當下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113
第一節 “和諧社會”目標與“中國夢”藍圖/113
一 “和諧社會”提出的歷史背景/113
二 “和諧社會”的具體內涵/114
三 “中國夢”的理想藍圖/115
第二節 歷史上各種社會理想學說與實踐對維護社會和諧、實現“中國夢”的啟示/117
一 普遍的合理訴求必須得到尊重/117
二 不切實際的空想教訓值得記取/118
三 追求完美而不奢望完美/119
下編 社會穩定的基本理念
導 論/123
第五章 社會管理的根本依據:二重人性論/126
第一節 人性的二重性/126
一 是否存在“人的本質”/126
二 “人的本性”的兩種誤解/128
三 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129
第二節 人的基本屬性——動物屬性剖析/133
一 人的“自我保存”本能:食慾/134
二 人的“自我繁衍”本能:色慾/141
三 沒有約束的欲望必然導致罪惡/144
四 人的欲望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地位及應對態度/147
第三節 人的意識特性及其與其他特性的關係/151
一 人的根本特性——“意識”屬性剖析/151
二 人的道德特性及其與意識特性的關係/157
三 人的社會特性及其與意識特性的關係/161
四 人的勞動特性及其與意識特性的關係/165
五 人的文化特性及其與意識特性的關係/168
六 人的理智特性在社會管理中的高貴地位及其因應態度/171
第四節 人的情感本質及其應對態度/175
一 情感的本質與種類/175
二 情感的基本形態與取向/182
三 快樂的兩種分類及其關係/184
四 情感的應對態度/187
第五節 差等人性、共同人性及其在社會管理中的不同意義/191
一 西方、印度、中國古代的“性三品”論/192
二 “階級人性”論/195
三 差等人性論的致命缺陷/196
四 “天生烝民,其性一也”/200
五 承認“共同人性”的積極意義/203
第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205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人本”思想/205
一 “人本”不是“國本”:“國以人為本”/205
二 “人本”不是“君本”:“民貴君輕”/208
三 “人本”不是“官本”:“為吏者,人役也”/210
四 “人本”不是“神本”:“夫民,神之主也”/211
五 “人本”不是“天本”:“民之所欲,天必從之”/213
六 “人本”不是“物本”:“愛人”高於“愛物”/216
第二節 西方的“人本主義”/218
一 以人為出發點和目的/218
二 費爾巴哈的“人本”研究及其影響/220
第三節 當代中國“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新發展/223
第七章 社會穩定的危機意識:“革命”反思/226
第一節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的“革命”學說/226
一 “革命”的出處和特點/226
二 “革命”的法理和邏輯/229
第二節 西方憲政之下的“革命”思想活動/232
一 憲法賦予人民“革命權”/232
二 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實踐/233
第八章 社會穩定的體制保障:“民主”與“仁政”/236
第一節 源自西方的現代“民主”/236
一 現代“民主”的實質、原則、形態及異化/236
二 “民主”應是“公民自主”而不是“人民自主”/241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民主”資源/243
一 “君者民主”、為民做主/244
二 “民之父母”、“養民教民”/246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仁政”資源/250
一 “仁政”是“愛人”、“恤民”之政/250
二 “仁政”是“克己”、“修德”之政/254
三 “貴民生”與“厚民生”/256
四 尊重民意,順應民心/259
五 中國古代的“仁政”歷程/266
第九章 社會穩定的大政方針:“德治”與“法治”/273
第一節 德治:為政以德、以德化民/273
一 中國古代的“德治”思想/273
二 西方傳統“德治”思想/278
第二節 法治:以法自律、以法治人/289
一 中國古代的“法治”思想/289
二 西方“法治”思想的歷史演變/294
第十章 社會穩定的層級管理:“任能”與“吏治”/299
第一節 “任能”與“尚賢”/299
一 “為國之要,在於進賢退不肖”/299
二 人才的考察和培養/301
三 怎樣尊重人才/303
四 如何使用人才/305
五 中國古代選賢任能的政治實踐/311
六 選用人才重在“三有”/316
第二節 “吏治”與“反腐”/318
一 “吏治”文化的歷程與“反腐”問題的迫切性/318
二 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320
第十一章 社會穩定的價值追求:自由獨立、平等公正/324
第一節 “人權”與“民權”/324
一 從“人權”到“民權”/324
二 “人權”、“民權”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326
第二節 “自由”與“寬容”/329
一 “自由”的表層涵義:獨立自主、不被奴役/329
二 “自由”的深層涵義:自律與寬容/331
三 政治自由、經濟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332
四 “自由”在中國的命運/336
第三節 “個性”與“獨立”/340
一 “個人主義”的涵義與起源/340
二 “個人主義”對中國古代“奴隸道德”的批判/341
三 “團隊精神”對“個人主義”的曲解與打壓/345
四 “個人利益”、“獨立精神”重見天日/346
第四節 “公平”與“正義”/349
一 人間正道是“平等”/350
二 “人性平等”、“人格平等”/353
三 “人權平等”之一:“機會平等”、“市場公平”/354
四 “人權平等”之二:“結果公平”、“社會公平”/357
五 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建公平正義/359
跋/36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