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景氣

社會景氣主要是指人們對他們目前所處的社會結構環境良好與否以及是否得到改善的一種主觀感受,這些感受可通過人們的滿意度水平、相對剝奪感狀況和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進行測量。社會信心則主要是指被訪者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對物價、教育、社會保障等巨觀層面以及對個體的收入、住房、工作、健康、發展機會等微觀方面的主觀感受進行綜合判斷後得出的對未來發展前景的看法和預期。

分析,方式,建立方法,

分析

通過社會景氣的分析,可以從巨觀與微觀兩個方面來把握,國家的一些制度安排在哪些方面取得成績,一些政策的制定與貫徹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使研究者能夠在這些社會事實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使政策制定者也能夠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相應地調整制度安排,使人民更滿意,社會更景氣。
社會信心折射出來的則是人們對國家未來社會發展的預期,反映的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期待和希望。中國與世界社會發展的歷史反覆地證明,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與曲折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未來的發展失去信心,喪失希望。一個對未來沒有信心與希望的民族不可能推動這個國家的社會發展,在這種狀況下,政府的行為就很容易受到人們的質疑,其合法性地位也一定會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認真地研究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對於提高執政能力,搞好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監測數據表明:儘管人們對目前有諸多不滿意,但對未來的改革與發展仍然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社會景氣分析時不可忽視兩個“輿論場”的存在
正是基於這種情況,經過多年的理論與方法準備,從2012年開始,我們通過大規模的問卷調查,開展“中國社會景氣指數”和“社會信心指數”研究。《中國社會景氣研究報告(2012)》終於在2012年底與讀者見面,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研究,不僅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中國社會變遷與發展的形勢,而且可以與經濟景氣指數“相得益彰”,更為全面地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的運行狀況。
對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的數據分析表明:2013年之前中國社會景氣指數為63,社會信心指數為75,人們對未來的發展預期較好。其中,巨觀層面的社會信心指數為72,微觀層面的社會信心指數為78,均處於較好水平。這些數據的結果從一個側面說明,儘管人們對社會方方面面的狀況有諸多的不滿意,但是,人們對這個國家未來的改革與發展仍然充滿了期待和希望,這可能是進一步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社會條件與基礎。

方式

同時與主要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方式獲取信息的受訪者相比,那些主要以網路、手機信息等現代媒介為主要信息獲得方式的受訪者對社會景氣的評價明顯要低,兩者之間相差約2個數值。這起碼可以說明,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對人們行為與主觀感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中國確實存在著兩個輿論場,如果我們只關注一個而忽略另一個,並以此作為我們研究與實施制度安排的依據,都會對我們的行為造成偏頗和失誤。
要像重視對經濟景氣的研究一樣重視對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的研究

建立方法

如何建立社會景氣和社會信心監測長效機制,我們的政策建議是:
首先,要像重視對經濟景氣的研究一樣重視對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的研究。已經到了不能單純靠以往的經驗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了,需要在科學方法和研究數據基礎上來制定社會政策。
其次,要在相應的研究機構設立課題,按照中央和地方兩個不同的層次,系統地、長時間地跟蹤和研究國家的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使國家的社會發展狀況能夠有一個直觀清晰的判斷,對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一個動態的監測。
最後,要加強科研經費的投入,使這項研究能夠持續地做下去。要加強科研機構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與合作,使研究的成果能夠很快地反映上去,變成政府決策的社會事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