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感染

社會感染

社會感染,是指社會情緒的傳遞過程,具體指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緒和行動。其特徵是自發性、無強迫性、無意識性,感染者與被感染者可以相互轉變,在群體內會產生循環感染,從而引起更強烈的情緒爆發。影響社會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個體背景的相似性、個體的心理狀態。對社會有積極作用,如能教育他人,能調整個體的心理狀態,使社會得以整合。也會產生消極作用,如因受感染而導致一些非理性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感染
  • 外文名:social contagion 
  • 特點:迅速的接受性
  • 本質:信息傳遞過程
  • 分類:大眾傳媒感染等
  • 原因:認同感等
特點,分類,人群,原因,應對方式,

特點

(一)雙向性:感染者與被感染者可以相互轉變。
(二)爆發性:在大群體內會產生循環感染,從而導致更強烈、更衝動的情緒爆發,乃至一些非理智的行為發生。
(三)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圍中,感染者發出的信息及情緒刺激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

分類

(一)個體間的感染:發生在個人之間或小群體成員間的感染,是社會感染最常見的形式。這是一種常見的、主要的感染現象。如丈夫受到嘉獎產生的愉快情緒,引起妻子及其他家人為之興高采烈。
(二)大眾傳媒感染:指廣播、電影、電視、報刊、文藝作品及網際網路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個體情緒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日趨豐富,大眾傳媒的感染日益突出,影響巨大深遠。
(三)大型開放群體的感染:指群體成員在特定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染。如在集會、遊行、觀看球賽和電影等場合,由於激情或熱情等心理狀態所引發的感染現象。發生在處於同一物理空間但其成員又不能人人都接觸到的大型群體內的感染。其重要特徵是循環反應,個體的情緒可引發他人產生的相同情緒,而他人的情緒反過來加重原有情緒。這種感染中情緒反覆激盪,易於爆發,導致人群的非理性行為發生。例如,球迷鬧事、邪惡的狂熱宗教、戰爭、巨大災變,人們的驚慌失措等等,都是此類社會感染造成的。
導致社會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個人特點、認同感和欲求滿足。社會感染包括個體之間的感染、大群體之間的感染和文藝作品的感染3種類型。
當人群內出現恐慌情緒時,怎樣做才能避免人們的非理性行為?
答:當人群出現恐慌情緒時,需要對相關恐慌信息進行陳述,對恐慌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同時,需要有一個值得人們信賴的領導者(或者專家)安定人的情緒等。如果沒有,就只能看該人群中的人的道德修養以及教育水平了(此外恐慌的程度也影響著事態的發展)。

人群

第一類人就是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這一類人數目不少,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使自己恐懼和焦慮的事情時,特別容易相信他人的建議,尤其是所謂的“權威人士”。這一類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不自信,對引發心理恐慌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不求甚解,他們唯一相信的就是如何逃避能給自己帶來災禍的挫折和厄運,至於傳言的可信程度也不加思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一旦心理恐慌來臨,這類人很容易被感染。比如有的人相信改個名字會轉變逆境,選個日子剖腹產生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好運等等。
第二類人是容易從眾之人。一個人之所以從眾,是因為他本人可能認為既然大多數人參加了,這件事一定錯不了,為了與群體保持一致而會加入到群體性事件中去。這一類人沒有或缺少主見,對於突然盛行起來的事物不經過仔細思考,一般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沒有分析問題堅持立場的能力,只是盲目跟隨、參與或模仿,人云亦云地採取了隨大流的方式。

原因

引起感染的原因主要有:1.個人特點;2.認同感;3.欲求滿足。
感染是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影響方式,在許多場合下,情緒體驗更活潑、更深刻,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如教育他人,治療某些疾病,使人適應環境;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等。感染也會產生消極作用,如利用感染進行煽動,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等。

應對方式

對每一個人而言,應當學會理性觀察和思考來自社會各方的信息,加強學習,增加各類知識的儲備包括生活中的常識。要學會獨立思考,從傳播的各類信息中去分析傳播者的目的和動機,從而避免盲從。對於有疑問的信息,學會擱置,冷處理,多觀察。
對社會而言,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根據大眾的需要,通過各種官方渠道提供各類信息。對大型可能誘發社會感染的事件及時發現,當人群出現心理恐慌情緒時,需要可信的機構對相關心理恐慌信息進行說明,對心理恐慌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同時,需要有民眾信賴的領導者(或者專家)安定人們的情緒,主動引領。生活中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隨時都會發生,但是有了正確的信息來源,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經過理性分析,和權威的引領,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發生民眾心理恐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