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網路服務

社會化網路服務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簡稱SNS ,社會化網路服務),專指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路的網際網路套用服務。也指社會現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載體,如簡訊SMS服務。它是Web 2.0 體系下的一個技術套用架構。放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Blog、自己維護的Wiki、社會化書籤或者Podcast.用戶通過Tag 、RSS 或者IM、郵件等方式連線到一起,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路,這就是社會化網路服務(SNS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化網路服務
  • 外文名: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 起源:1967年
  • 發起人:StanleyMilgram
  • 表現形式:SNS
  • 介質:網際網路
概述,起源,SNS六度理論,企業社交網路,

概述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Milgram(1934~1984)創立了六度分割理論,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一般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路。 這是社會化網路(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後來有人根據這種理論,創立了面向社會性網路的網際網路服務,通過“熟人的熟人”來進行網路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等。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種方式,而並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所謂的SNS,則其含義已經遠不止“熟人的熟人”這個層面。比如根據相同話題進行凝聚(如貼吧)、根據學習經歷進行凝聚(如Facebook)、根據周末出遊的相同地點進行凝聚等,都被納入“SNS”的範疇。

起源

在網際網路中,PC機、智慧型手機都沒有強大的計算及頻寬資源,它們依賴網站伺服器,才能瀏覽發布信息。如果將每個設備的計算及頻寬資源進行重新分配與共享,這些設備就有可能具備比那些伺服器更為強大的能力。這就是分布計算理論誕生的根源,是SNS技術誕生的理論基礎。

SNS六度理論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於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在人際脈絡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就是說你想認識一個人,托朋友找朋友找認識他的人,之間不會超過六個人。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交流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介紹、握手來形成一個朋友圈、聯繫圈的,每個人不需要直接認識所有人,只需要通過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能促成一次握手。而普通的網路交際,則大多數通過某些平台來實現,比如將自己放到一個平台中去,讓很多人看到,並且聯繫你認識你。
兩者的優缺點明顯,社會性交際優點是可靠,彼此關係建立在可靠的人際網路上,缺點是產生握手的時間長、代價較高;平台式的網路交際優點是成本低,但不可靠。那么在網路中將這套機制拷貝,即在理論上,獲得可靠與低成本的雙重優點。還有一些優點就是,SNS中,在朋友圈內關係往往真實度很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間不存在所謂網路的“假面具”,因此,比較容易實現實名制;sns基於人傳人聯繫網路,一傳多,多傳多,利用網路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網路建立的速度會非常快,這又使得建立人脈網路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企業社交網路

企業社交網路是把成熟的社會化網路服務運用到企業組織中,讓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通過類似社交網路的方式進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實現企業內部員工間高效、透明、便捷的溝通與協作。
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現代企業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應對複雜的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發展和利用各種商務關係,無縫地銜接各種業務流程……與此同時,商業體系卻越來越複雜,工作方式越來越具有流動性和移動性,客戶越來越分散,上、下游夥伴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但地理位置卻越來越分散……這無疑對企業實時、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與套用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SNS、雲計算的發展與套用,以及由國際Twitter、Facebook,國內開放式微博等一系列SNS社交網路所引發的SNS社交熱,開始在企業信息化中得到套用。“企業社交網路”、“企業社交”、“社交化企業”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國內最大了企業雲平台服務商用友集團也緊跟其後,推出了用友企業社交網路服務,並立志做中國的faceboo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