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穆懷中。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
- 作者:穆懷中
- ISBN:9787516712764
- 頁數:390頁
-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
- 字數:44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以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的價值定位、內容界定和方法選擇為切入點,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視角下,將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機制和社會保障項目內容作為兩條研究主線,通過對比分析改革資料和新數據,闡釋世界各國社會保障改革動因、現狀、趨勢及經驗教訓。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以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髮展、模式類型、資金籌集、管理體制等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機制為一條主線,對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演變歷程和運行效果進行歸納和分類,對制度改革依託的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背景進行總結和凝練。而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職業傷害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以及社會保障法等社會保障項目內容為並行的另一條主線,著重比較分析了各項目中的保障對象、享受條件、籌資模式、支付方式、保障水平、運行效果等內容。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嘗試通過歷史分析與現實分析、系統分析與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數據分析相結合,汲取世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和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和經驗,並結合中國的社會經濟背景和社會保障制度基礎,兼容並包,取其精華,提高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應對全球化經濟和社會風險的能力。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以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髮展、模式類型、資金籌集、管理體制等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機制為一條主線,對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演變歷程和運行效果進行歸納和分類,對制度改革依託的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背景進行總結和凝練。而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職業傷害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以及社會保障法等社會保障項目內容為並行的另一條主線,著重比較分析了各項目中的保障對象、享受條件、籌資模式、支付方式、保障水平、運行效果等內容。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主幹課程教材》嘗試通過歷史分析與現實分析、系統分析與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數據分析相結合,汲取世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和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和經驗,並結合中國的社會經濟背景和社會保障制度基礎,兼容並包,取其精華,提高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應對全球化經濟和社會風險的能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價值定位
二、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內容界定
三、社會保障國際比較方法選擇
第二章 世界社會保障制度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背景條件
一、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標誌
二、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經濟條件
三、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思想理論基礎
第二節 社會保障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一、社會保障體系形成的標誌
二、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
三、社會保障體系的社會功能
四、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階段及其特徵
第三節 世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和發展趨勢
一、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動因
二、社會保障體系面臨的難題
三、社會保障體系變革的主要趨勢
深度閱讀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第三章 社會保障模式國際比較
第一節 社會保障模式分類比較
一、自保公助型
二、福利國家型
三、自我積累型
四、社會保障模式多元化發展
第二節 社會保障模式背景條件比較
一、理論基礎比較
二、經濟條件比較
三、政治條件比較
四、文化條件比較
第三節 社會保障模式的經濟效應比較分析
一、社會保障水平增長比較
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比較
三、失業率比較
四、綜合比較分析
深度閱讀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
第四章 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管理及運營國際比較
第五章 社會保障水平國際比較
第六章 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國際比較
第七章 養老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八章 醫療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九章 就業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第十章 職業傷害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十一章 社會福利制度國際比較
第十二章 社會救助制度國際比較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法制國際比較
作者簡介
穆懷中,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副校長兼人口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期從事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國際社會保障制度比較,人口、環境與資源經濟最佳化配置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公開出版著作和教材15部,其中《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獲遼寧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養老金調整指數》獲遼寧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入選國家“十一五”經濟類13本重點規劃圖書;《東北老工業基地勞動力就業研究》獲遼寧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提出的主要理論有: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理論、社會保障梯度對接理論、生存公平理論。其中關於社會保障適度水平模型、中外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測量、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近遠期預測等,在全國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將梯度思維原理運用到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領域,對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最佳化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在研究“公平與效率”這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中,提出了“一次分配主要體現勞動公平,二次分配兼顧勞動公平和生存公平,三次分配應更多體現生存公平”的觀點,其中“生存公平”理論的提出在國內外反響強烈。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要參與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項,主持歐盟項目、亞洲發展銀行項目等國際合作交流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項目20餘項。在《經濟研究》《中國人口科學》《人口研究》等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先後獲國JIA級、省部級優秀研究成果和教學成果獎2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