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交往行為與認同:澳門社會結構探析》通過分別考察澳門社會個體主體、社會主體、政府主體的自我意識形成和內部文化變遷來解答澳門人如何在一個文化不同、語言有別、習俗迥異的社會中和諧共處的問題。作者在深入探討這三個不同層次主體之間互動動作的基礎上,分析了整個澳門社會結構,從而揭示了這種行為交往在澳門空間取得政治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原因,並為澳門開埠以來的社會關係研究與澳門未來發展軌跡研究提供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視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交往行為與認同:澳門社會結構探析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36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 作者:聶安祥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64956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社會交往行為與認同:澳門社會結構探析》:澳門叢書
作者簡介
聶安祥,七十年代生,湖北赤壁西涼人,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現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系教師。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政治文化、比較政治學、政治制度、政黨制度。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言
一、選題動機與研究現狀
二、運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一章 澳門社會主體的主體性
一、澳門政治主體與語言交往
二、澳門政治主體:制度的嬗變與政治主體的出現
三、個體主體:回歸政治與回歸自我
四、社團主體:社會的裂縫和補合
第二章 個體與社團主體的交往
一、交往行為的結構
二、個體交往行為
三、社團交往行為
第三章 政治社團與政府主體的交往
一、澳葡政府主體的交往
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體的交往
三、社團的非政黨化
第四章 澳門政府語言交流
一、澳門的文本翻譯與語言
二、澳門政府內部個體的文本與語言轉換
三、澳門政府內部個體的語言交流
第五章 澳門主體交往的認同
一、澳門社會的政治認同
二、澳門的社會認同
三、澳門地方性知識的構建與認同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導言
一、選題動機與研究現狀
二、運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一章 澳門社會主體的主體性
一、澳門政治主體與語言交往
二、澳門政治主體:制度的嬗變與政治主體的出現
三、個體主體:回歸政治與回歸自我
四、社團主體:社會的裂縫和補合
第二章 個體與社團主體的交往
一、交往行為的結構
二、個體交往行為
三、社團交往行為
第三章 政治社團與政府主體的交往
一、澳葡政府主體的交往
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體的交往
三、社團的非政黨化
第四章 澳門政府語言交流
一、澳門的文本翻譯與語言
二、澳門政府內部個體的文本與語言轉換
三、澳門政府內部個體的語言交流
第五章 澳門主體交往的認同
一、澳門社會的政治認同
二、澳門的社會認同
三、澳門地方性知識的構建與認同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插圖:
社會變遷的複雜性使得人們在澳門研究的政治和社會文化層面中需要更多地思考其獨特性。
首先,澳門社會的獨特性在於其獨特的社會個體的構成。澳門社會中個體組成的來源是華人和葡人,以及在這二者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更多歷史和社會概念的土生葡人。一直以來,華人占澳門人口的90%以上,也是澳門社會文化形成的基礎性力量。然而,由於澳門政治發展的獨特性,華人既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平衡、含蓄和忍讓,同時,又不斷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民主思潮的衝擊。在與重視論證分析、個體思維以及民主法制思想的西方文化衝突交融中,澳門華人具有了更多的現代民主政治思維。華人的這種協調性文化使其能夠在恪守中庸之道的文化平衡性的同時,保持自身在穩固基礎上的潛意識文化的和諧變遷,從而維持了澳門政治社會發展的平穩和諧。葡萄牙人的特徵正如潘日明神父所描述:“既積極又消極。先生活,後推理;先存在,後得知;先發言,後思維……‘我們的思維來自實踐和具體。我們是直覺主義者;感覺到了才想到。”’③葡人寓居澳門,在從借居到租居、從租居到強居的過程中,不但給澳門社會帶來了以天主教為核心的異質葡文化,而且逐漸進入澳門社會,與華人交往互動,相互貿易、雜處、通婚,構成澳門獨特文化的歷史動因。而且,在華人和葡人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西文化最突出的文化交融的產物一一土生葡人形成了。土生葡人是澳門出生,具有葡國血統的葡籍居民,包括葡人與華人或其他種族的人結合而生的混血兒以及長期或數代在澳門生活的葡國人及其後代。其主要特點是:“1.從人種學上看,土生葡人是歐亞混血兒。
社會變遷的複雜性使得人們在澳門研究的政治和社會文化層面中需要更多地思考其獨特性。
首先,澳門社會的獨特性在於其獨特的社會個體的構成。澳門社會中個體組成的來源是華人和葡人,以及在這二者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更多歷史和社會概念的土生葡人。一直以來,華人占澳門人口的90%以上,也是澳門社會文化形成的基礎性力量。然而,由於澳門政治發展的獨特性,華人既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平衡、含蓄和忍讓,同時,又不斷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民主思潮的衝擊。在與重視論證分析、個體思維以及民主法制思想的西方文化衝突交融中,澳門華人具有了更多的現代民主政治思維。華人的這種協調性文化使其能夠在恪守中庸之道的文化平衡性的同時,保持自身在穩固基礎上的潛意識文化的和諧變遷,從而維持了澳門政治社會發展的平穩和諧。葡萄牙人的特徵正如潘日明神父所描述:“既積極又消極。先生活,後推理;先存在,後得知;先發言,後思維……‘我們的思維來自實踐和具體。我們是直覺主義者;感覺到了才想到。”’③葡人寓居澳門,在從借居到租居、從租居到強居的過程中,不但給澳門社會帶來了以天主教為核心的異質葡文化,而且逐漸進入澳門社會,與華人交往互動,相互貿易、雜處、通婚,構成澳門獨特文化的歷史動因。而且,在華人和葡人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西文化最突出的文化交融的產物一一土生葡人形成了。土生葡人是澳門出生,具有葡國血統的葡籍居民,包括葡人與華人或其他種族的人結合而生的混血兒以及長期或數代在澳門生活的葡國人及其後代。其主要特點是:“1.從人種學上看,土生葡人是歐亞混血兒。
後記
本書寫至此,告一段落,其中有諸多的不滿意,可也是自己的心血,依然有幾許期待。然而,提筆寫起後記,腦海中竟不是寫作期間的資料整理和通宵奮筆,而是多年來求學生涯點點滴滴的過往。人大三年,入校時還是一個身懷痼疾的學子,在人大卻獲得多方關愛,不僅在學業上獲益良多,而且令我感懷的是宿疾離身,在此對那些愛護和幫助我的師長和同學致以真心卻只能是文字的感謝。三年來,導師張小勁先生言傳身教,他淵博的學識、踏實的工作方式以及嚴厲而慈愛的人格力量令我懂得學問不僅是自己的冥思,更讓我走出書本,學習做人的道理,懂得與人的交往也是學問的提高。恩師吳志良先生為我的寫作提供了多次前往澳門實地調查的機會,同時,他的歷史調查方法和思維方式在我論文寫作的框架構思和材料的運用中讓我獲益匪淺,吳師的督促和寬容也是我努力寫作論文的驅動力。張鳴老師和景躍進老師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他們的著作及在日常的交往中,都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對知識的偏見和誤解。張廣生老師對知識的執著和兄長般的教導也讓我對政治哲學的思維樂趣有了更多的了解。
序言
澳門作為南中國早期開埠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經歷了由葡萄牙人租借、據居和管理的過程,從明清政府管治、華洋共處分治到葡萄牙殖民統治,先後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此一特殊政治、法律狀況,在華人、葡人或富人、窮人心中都深深地打上了獨特的烙印,也鑄造了澳門社會獨一無二的特性。在澳門居住多年、以《盛世危言》影響中國一代人的思想家鄭觀應的《澳門感事》,深刻而生動地描述了這個微型社會的特徵,其中的一段這樣寫道:華人神誕喜燃炮,葡人禮拜例敲鐘。華葡雜處無貴賤,有財無德亦敬恭。1938年,英國詩人奧登(1907-1939)也寫過一首題為《澳門》的十四行詩,從西方人的角度把澳門賭城的社會特質寫得淋漓盡致:
澳門乃來自信奉天主的歐洲的一莖秀草
生根繁殖於黃山碧海之間
頑石里窩藏的是異域的果子
亦葡亦漢,稀奇古怪
澳門乃來自信奉天主的歐洲的一莖秀草
生根繁殖於黃山碧海之間
頑石里窩藏的是異域的果子
亦葡亦漢,稀奇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