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

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

《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是王鳳仙創作的傳播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9月。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適逢媒介變革,集中爆發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了話語出口,社交平台上的政治溝通問題直接關係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該書在這種問題意識的指引下,跳脫出基於政府或媒體立場考慮其政治溝通實踐問題的傳統主體視角,同時也避免僅關注話語事件本身的事件本體視角和短期話語關係視角,以一種主體間的長期話語關係視角,來考察社交平台場域中媒體與政府、公眾之間的話語關係狀態、政治溝通的效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
  • 作者:王鳳仙
  • 類別:傳播學著作
  • 字數:250千字
  • 首版時間:2021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考察社交平台中媒體與政府、公眾之間的長期話語關係狀態、政治溝通效率,研究從經驗和規範兩個方面展開:在經驗研究部分,對媒體話語關係的基本狀況進行總體勾勒,並就宣傳和監督兩類議題、傳播失靈現象上的政治溝通情況進行深描;在規範研究部分,以民主政治和社會良治的實現為目標,對社交平台中媒體所連線的政治溝通進行應然探討和實然檢驗,為話語關係的改善提供智識意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媒體話語與結構、關係及溝通
第三章 社交平台媒體話語關係的總體考察
第四章 社交平台宣傳性議題的媒體話語關係考察
第五章 社交平台監督性議題的媒體話語關係考察
第六章 社交平台傳播失靈現象與輿論引導困境考察
第七章 社會治理視閾下的良性媒體話語關係
第八章 社交平台媒體話語關係的檢視與提升

創作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經濟全球化、新的高科技革命和世界多極化發展都是客觀現實,各種社會思潮多元雜陳。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和意識形態引領的重任主要落在以黨媒為代表的主流媒體肩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新聞單位,要求新聞媒體充分認識、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關注和研究新媒體平台上主流媒體的話語生產和政治溝通問題,十分必要且意義重大。基於此,《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發現,現階段社交平台場域中媒體與政府、公眾之間的政治話語溝通,總體上呈現出表層的繁榮,但缺少實質的對話,這正是政治傳播、輿論引導難以達成預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媒體話語關係出現結構性失衡,政治議題幾乎自上而下單向流動,且缺乏互動性和回應性。媒體話語與政府保持一致立場,公眾則表現出對政治議題的主動疏離,熱衷於娛樂、生活服務等議題。
該書研究認為,良性的話語關係植根於話語主體間的良性權責關係。在中國的民主政治體制下,要落實民主政治和實現社會良治,需要政府、媒體、公眾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須承擔保障公眾參與、接受公眾監督的責任,為媒體的公共屬性和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提供制度保障;媒體則須堅持職業規範和操守,著重保障自下而上的政治溝通、發揮監督作用,避免過度的市場化或工具化;公眾也負有遵紀守法、通過合法渠道提出利益訴求、提高自身媒介素養和政治修養、積極理性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義務。當代中國社交平台場域中,媒體政治話語關係總體上結構性失衡,政府話語影響力小、互動性低,媒體話語工具性強、公共性弱,公眾話語缺乏主動和理性,話語互動實現了表層融合但存在深層隔閡、存在形式上的對語但缺少實質性的對話。話語關係的改善,須同時從各方主體的認識和實踐著手:在認識層面,就良性話語溝通理念達成共識,重視監督性議題對於民主政治和社會良治的價值,對話語“對抗”所包含的監督與逆反加以區分,並注意兩者之間轉化的可能性;在實踐層面,保障各方主體之間暢通的信息互動和實質性對話,以實現民主政治,同時配合話語溝通解決社會問題,以最佳化社會管理、實現社會良治。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社交平台的媒體話語關係研究》
2021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8369-1

作者簡介

王鳳仙,湖北武漢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傳播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媒體政治傳播、網路輿情與社會治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