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形是謀略運用的一種形式,是古代兵法中“詭道”的重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示形
- 外文名: disguise
示形概述,作用,
示形概述
四國軍棋一術語.指:按四國軍棋盤面的需要,偽裝自己的棋子.行示之不行,不行示之行.大棋子裝小棋子,小棋子裝大棋子.
是謀略運用的一種形式,是古代兵法中“詭道”的重要內容。《孫子兵法》中說的“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三十六計》中講的“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等,都是運用示形,造成敵人的不意和錯覺。
作用
在現代戰爭中,示形常稱之為軍事偽裝,可分為戰略偽裝、戰役偽裝和戰術偽裝。戰略偽裝一般又包括外交偽裝、政治偽裝和軍事偽裝,都是為造成進攻作戰的突然性而採取的示假隱真的謀略。
第四次中東戰爭共進行了18天,雖然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但是埃及在戰爭初期成功運用外交和戰役、戰術偽裝,卻值得後人深思。
當時,埃及和敘利亞為了衝破美、蘇造成的“不戰不和”的局面,收復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決定進行第四次中東戰爭。在那時,從軍事角度看,埃、敘聯軍與以色列不具備發起戰爭的實力,為了達成戰爭的突然性,埃及在心理上與以色列進行了長期複雜的較量。
首先,在政治外交上擺出示弱求和的姿態。埃、敘兩國在許多外交場合有意強調要政治解決中東問題,並對巴勒斯坦游擊隊的軍事行動公開表示異議。1973 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兩國外交官的談話內容幾乎全是和平意圖,絲毫沒有涉及戰爭。10月1日,埃及總統薩達特在一次會上作報告,詳細闡述了和平建議,甚至開戰那一天(10月6日),埃及還宣布國防部長訪問沙特,羅馬尼亞國防部長即將來訪等訊息。其次,軍事上以“例行演習”來掩護兵力部署。在所進行的演習中,埃及利用人們“來的回去了,說明沒有留下,沒有留下就不可能發動進攻 ”的思維習慣,採取“去時一個旅,回來一個營”的方法,在不長的時間內集結了兩個集團軍的兵力。最後,在開戰時機上,埃、敘聯軍選擇了10月6日。這一天是穆斯林的齋月,又是猶太人的贖罪日。多年來,雙方都自覺不自覺地遵守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這一天,雙方不打槍,也不打炮。為配合埃軍的戰略、戰役 示形,敘軍做出一種讓外人感到怕以軍進攻而不斷加強防守的姿態,使以軍放鬆了警惕。
由於埃、敘利用以軍過分自信的心理,巧妙示形,使以軍一次次失去了發現戰爭徵兆的機會,在戰爭初期吃了大虧,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埃、敘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成功的示形,是現代戰爭條件下運用軍事謀略的一個範例。現代戰爭同樣是充滿欺詐的領域,“兵不厭詐”,古今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