礱間

放置磨礱和碓臼的廳或房,稱為“礱間”和“碓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礱間
  • 別稱:碓間
  • 作用:磨谷、春米
  • 背景:以前城鎮鄉村沒有機械碾米
基本信息,詳細介紹,

基本信息

以前城鎮鄉村沒有機械碾米,老百姓要自己磨谷、春米,所以,每個院落都要購置磨谷的泥礱和建造舂米的碓臼。磨谷泥礱是用竹篾製成上下兩個框架,上框串過一段木製的大橫串,兩邊伸出框外作礱手,正中有軸孔,兩頭也有孔可搭上礱臂推磨。竹框再用粘泥粘成漏斗狀,並以竹片作半螺旋狀有規律地釘入泥中,成為磨齒。下一個竹框架下面枕著十字形的方木段,中間樹著一根堅實的圓木作直軸,框裡也是用泥土填滿並用竹片直釘下作磨齒。還有一支礱臂是用八十度角的勾形的樹丫小乾製成,約半丈長,鉤處約一尺長,鉤端直釘入指粗鐵桿,留寸多於外面並釘上鐵圈。磨時可套上礱手的孔。礱臂的另一端是接上一根橫木,並有斜木把橫木緊接在直木上。橫木兩端套上麻繩,繫於高處(如屋樑或榕樹椏乾),將曬乾的穀子一兩箕倒入漏斗狀的礱上半部中,人力推礱轉,就把穀殼磨脫,一箕一箕的磨,一擔穀子不一會就磨好了,再用風櫃吹去穀殼,再篩一篩,便是糙米了。土礱不用時,放於屋角,用時搬出。有的院落有小廳作磨谷礱間,有的則在庭院中找一處場地推磨,磨後將礱抬回。

詳細介紹

礱間礱間
糙米還要舂成白米,就要到石臼舂。大石臼是固定在地里,外面以灰打個半斜的地面。石臼後面是一個小方形的坑,約尺半深寬和兩尺長,兩邊樹上有半孔凹進的矮石,露出外面約一尺,可套上木碓。木碓是用一堅實的樹幹做成,約四、五尺長,削成五、六寸見方,尾部稍寬稍薄,前面鑿大孔裝上一段圓木約半尺直徑和尺余長,上面用木楔楔緊,下部用鐵圈圈緊並在木口釘上鐵片作齒。舂米時將碓安放於臼上,橫木架在石上孔套,滴油滑潤,並在碓頭繫上一條大繩,人站在坑後高處,一腳踏著碓尾,一手拉住碓繩,碓便高昂起來。臼里放進糙米,人用力將碓踏上又放下去,輪番舂著,一次的米量為“一臼米” (約一斗多),舂後再篩去細糠,才成為白米,才可以煮飯。如果是舂米粉,也是在這裡將米舂成粉末,這種碓臼,院落中普遍都有,有的是建於檐下,有的是在院旁瓦屋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