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7月,日本侵略者捆綁著18名手無寸鐵的溫州老百姓,帶到礱糠橋(現稱龍方橋,位於鹿城區南匯街道)。日軍先讓他們跪在橋板上暴曬,同時對他們施以鞭打刀刺,約一小時後,日軍又將他們推下河浸泡,接著持槍逼其上岸,跪地繼續“曬人乾”。如此反覆多次,直到折騰至死為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礱糠橋慘案
- 事件時間:1942年7月
- 遇難人數:17人
事件簡介,建立紀念碑,
事件簡介
1942年的7月,日本侵略者捆綁著18名手無寸鐵的溫州老百姓,帶到礱糠橋(現稱龍方橋,位於鹿城區南匯街道)。日軍先讓他們跪在橋板上暴曬,同時對他們施以鞭打刀刺,約一小時後,日軍又將他們推下河浸泡,接著持槍逼其上岸,跪地繼續“曬人乾”。如此反覆多次,直到折騰至死為止。這18人,只有潘瑞明一人,趁浸水時潛水脫逃,其餘則無一人倖免。
潘瑞明於1998年離世,他的兒子潘步清昨天來到現場,轉述了他父親親歷的苦難。“日軍一會兒要我爸爸他們泡水,一會兒又要他們跪地暴曬,如此反覆,我爸爸說他手腳麻木,膝蓋紅腫,鮮血直流,周身都起了一個個血泡,痛不欲生。”死裡逃生的潘瑞明還曾在市區南塘街一帶推著小板車叫賣粉乾,他常常向過往的行人訴說“曬人乾”的經歷,還伸出手臂向路人展示被日軍用繩索捆綁後留下的終生傷痕。
史料中最早對“礱糠橋慘案”有所提及的是1995年,由鹿城區政協編纂的《鹿城文史資料》一書。2006年8月,鹿城區黨史研究室通過查閱檔案資料,蒐集報刊、圖書、黨史、文史等文獻資料,開展社會調查、採訪證人等方式,於2011年底出版了《日軍入侵鹿城暴行紀實》一書,對該慘案的經過有了較為翔實記載。
建立紀念碑
8月31日早上,市區龍方橋橋頭人聲鼎沸,一塊寬1.8米、高3.7米的灰白色石碑,在熙攘的人群中顯得格外顯眼,碑面刻著深藍色的八個大字——礱糠橋慘案紀念碑。這塊紀念碑從今往後將屹立在河邊,警醒著每位溫州人勿忘70多年前遭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