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礬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主治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

基本介紹

  • 名稱:礬石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 組成:白礬
  • 主治: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礬三兩(燒令汁盡)。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以研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飲送下。

主治

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

附方

名稱:礬石丸
組成: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棗核大。納髒中,劇者再納之
主治:婦人經水閉不利,髒堅癖不止,中有千血,下白物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
名稱:礬石丸
組成:馬齒礬石一斤(燒半日)
用法:上為末,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大人每服二丸,一日三次,小兒減之。以腹中溫暖為度
主治:小兒胎寒,偃啼驚癇,臚脹滿,不嗜食,大便青黃。並治大人虛冷內冷,或有實不可吐下
出處:《千金翼》卷十一
名稱:礬石丸
組成:白礬(枯,研)、芎藭、乾薑(炮)、半夏(銼碎,生薑汁浸透,同炒)各一兩
用法: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冷痰,不思食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功用:溫胃利膈
名稱:礬石丸
組成:白礬(煮令汁枯)一兩,丹砂(研,水飛過)半兩
用法:上為末,薄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爛嚼棗乾咽下,不拘時候
主治:熱痰壅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名稱:礬石丸
組成:礬石(熬令汁枯)、生乾地黃(焙)、乾薑(炮裂)、桂(去粗皮)、皂莢(炙,剖去皮並子)、桔梗(銼,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憂恚氣逆,肝氣不足,唾血不止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重要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校注》:“治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礬石丸方:白礬三兩(燒令汁盡)。上一味,細研如顏,以研飯局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米飲下十五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