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070901)是地球科學的基礎學科,對研究地球的結構、物質組成及其演化,對於指導相關區域地質調查及各類礦產資源找尋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和實際套用意義。

基本介紹

開設院校:
中國石油大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1993年批准設立沉積學(即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已經建設了一支來自不同院校的、學位層次高、學緣交叉、技術職務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5人,教授年齡均在50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隊伍的66.7%,其他教師均具碩士學位。
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三代學科帶頭人帶領下,本學科點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個主要研究方向,即以鮑志東、金振奎教授為首的沉積(岩石)學及岩相古地理學、以吳勝和教授為首的儲層地質學和沉積盆地流體礦產、以朱筱敏、王貴文教授為首的層序地層學及測井地質學、以劉洛夫教授為首的套用礦物岩石學及測試技術等研究方向。
中國石油大學沉積學研究是具有鮮明特色的、長期穩定的、密切為中國石油工業服務的研究領域,在鄂爾多斯大氣田、濟陽坳陷地層岩性油氣藏的勘探開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8項。近5年來,發表論文426篇,有69篇論文被SCI等三大檢索收錄,出版學術專著共 12 部。
近三年內,本學科點集體聯合承擔了國家“973”課題、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充裕的科研經費保障。本學科點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教學科研等工作條件。有2040m2專業實驗室面積,有75台萬元以上儀器設備,中外文藏書合計約5.35 萬冊,其中中外文期刊195種,已能滿足規模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本學科點現有在學博士研究生49人,已授予38名研究生博士學位,畢業的博士研究生質量高,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該學科點博士生論文選題全部來自國家項目和油田生產實際,選題難度大、起點高,經國務院學位辦的論文抽查及本學科點的每年自查,博士學位論文全部達到國家學位條例及其暫行實施辦法的要求。
本學科點始終重視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重視學位授權點的學科建設,不斷改進和加強研究生的培養與管理工作。在論文管理過程中,結合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重點抓好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評審及答辯等重要環節。
該學科點成功主辦了6次全國沉積學和岩相古地理學術會議和第197次香山科學會議,主辦高質量、高水平的國家級學術刊物《古地理學報》。
北京大學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地質系 礦物、岩石、礦床學研究所 簡介
礦物岩石礦床學研究所是在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點和碩士點基礎上組建而成。包括12個基礎理論和套用基礎學科方向:岩漿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學、變質岩岩石學、結構礦物學、成因礦物學、寶石礦物學、礦物岩石材料學、岩礦信息學、礦床學、礦產經濟學、油氣地質學、災害地質學等。現有碩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9名。多年來,在董申保院士和葉大年院士的領導下,經過不懈努力,不僅在教學上成績斐然,在科研上碩果纍纍,在套用開發研究中也獨具特色。研究所有關老師編寫的10餘套教材和研究專著多數獲得省部級獎勵。高壓變質作用、華北麻粒岩、北方花崗岩、碳酸鹽岩中的油氣藏成因、儲層非均質性、催化生油、風化作用與邊坡穩定關係、咔賓碳-石墨材料、礦物功能材料研究、環境礦物學與環境礦物材料學、鈣鈦礦系列研究、套用結晶學、粘土礦物、造山帶成礦作用理論、礦產資源經濟學理論等科研項目和方向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寶玉石的檢測與研究、沙漠築路等套用開發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向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本所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博士生導師6名,副教授13名。在職教員共21名。
吉林大學
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是地球科學的基礎學科,對研究地球的結構、物質組成及其演化,對於指導相關區域地質調查及各類礦產資源找尋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和實際套用意義。自1952年原長春地質學院建立以來,我校便開始了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97年前,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是三個獨立的二級學科。我校的岩石學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1981年),礦床學則於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礦物學於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岩石學和礦床學被吉林省教委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1997年,國務院學位辦進行學科專業調整,先前的三個二級學科合併為一個二級學科,即現今的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著名地質學家董申葆教授、業治錚教授、張秋生教授、穆克敏教授都曾是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本學科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術力量雄厚的教學研究隊伍,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各層次的優秀人才,取得數百項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