磽磧寨是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藏族鄉夾金山下保護區內的一個藏族鄉,這裡人煙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藏家寨樓鑲嵌其間,天人合處,是藏族文化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的山水畫卷,遊人在此可以領略多姿多彩的藏族風情,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飲食文化、宗教禮儀,那別具一格的篝火舞會使人激動、使人陶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磽磧寨
- 別名:高寒山脊
- 位置: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藏族鄉
- 特點:人煙稀少,森林密布
景區介紹,景區特色,鍋莊舞,鍋莊樓,上九節,卡熱亞,嘎阿盧,二牛抬槓,蜀白玉,
景區介紹
磽磧的藏族與甘孜、阿壩的藏族在身材、體態、臉型輪廓都有所不同,其民風民俗也具有地方獨立性。村寨、建築、服飾、餐飲、語言、文化、歌舞、節慶、禮儀、宗教等都別具一格,具有民族過渡地區的顯著特徵。磽磧的含義“磽磧”為藏語漢譯,原意為“高寒山脊”。獨特的服飾 磽磧藏族同胞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其既不同於其它藏區的“袒半肩”,也有別於彝族、羌族的服飾。其男女一般都穿本色麻布或褐色毪子長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子用黑沙包頭,冬天戴狐皮帽;女子用多層黑色頂帕盤於頭頂,戴梭羅石和銀制的“頂盤”或珊瑚與銀鑲製成的花飾,將扎有色線的髮辮盤於頂帕上,色線如流蘇垂於耳際;飾銀制耳墜和戴綠松石、珊瑚、瑪瑙製成的項鍊,男女都腰系精工手織的,圖案多樣、富於變化的腰帶,下裝皆長褲,用毯子或布護腿包腳,穿芒耳鞋,在鞋絆上編織有花飾。
景區特色
鍋莊舞
磽磧的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年節、婚嫁、修房造屋、迎送賓客、喜獲豐收等都必跳“鍋莊舞”,飲青稞酒喝酥油茶以表慶賀。“鍋莊舞”是磽磧藏胞最喜愛的一種民眾性傳統自娛舞蹈,表演時無任何樂器伴奏,人們圍圈攜手自唱自舞,邁出灑脫的、穩健、踏實的步伐,表現出藏族人民團結、憨厚豪放、粗獷的性格。磽磧“鍋莊舞”形式多樣,內容廣泛,或表現大自然,或歌頌勞動與生產,或表達思想追求與愛情,或頌揚宗教神靈。歌詞生動活潑,富於幻想和創造性,表達了藏族同胞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勇於追求的進取精神。
鍋莊樓
磽磧藏族同胞的住宅建築也獨具地方特色,其名稱為“鍋莊樓”,他們的結構式樣既不同於西藏地區的木結構;也不同於阿壩州的片石平頂“碉房”,更也不同於甘孜州的內平外園的穿逗木屋。為了防寒避濕,底層就地取材,利用亂石岩片砌牆,約呈正方形。該層用作飼養豬、羊、雞等家禽的“黑圈”,以防雪霜凍壞牲畜。黑圈上用全木架樓,作“鍋莊房”。供人食宿之用,樓頂蓋“兩披水”瓦蓋屋頂,或疊式三角形屋架,與居室隔頂作貯存糧食之倉房。正門以山牆為正面,與屋脊平行,迥異於漢族人以披水面作正門的習慣。它既保存了東漢時“亂石砌牆為碉樓”的傳統特色,又吸取了漢族人磚木結構房屋的優點。
上九節
磽磧藏族鄉民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譽為“上九節”並將這一天定為自己民族的節日,即“上九節”。“上九節”是磽磧藏族同胞紀念天帝誕辰迎接萬物萌生,慶賀上年豐收,祝願新年吉祥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磽磧鄉的座座山寨張燈結彩,披紅掛綠、爆竹聲聲。當雪山紅日東升,各寨藏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手舞獅燈、龍燈、牛燈;腳踩高蹺,腰掛彩帶,喜氣洋洋地齊集到龍神崗山腰的喇嘛寺內,手拉手跳起歡快的鍋莊。並表演起別開生面的傳統節目。菩薩節 磽磧藏族同胞的另一盛大節日是“菩薩節”,又稱藏家轉山會,時間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七。
正月十七這一天,清晨藏家人披紅戴綠,從四面八方匯集在夾金山公園的喇嘛寺前,參加一年一度的抬菩薩活動。整個活動充滿神秘,別具特色。先是誦經、膜拜、受洗。之後由4個精壯的藏族小伙子抬著菩薩沿神龍崗而下。前面由戴著臉譜、舞龍耍燈的隊伍、還有喇嘛開路,沿途數千的藏民加入到抬菩薩的行列中。此時,人們的誦經聲,鑼鼓聲震天巨響,整個活動場面熱鬧非凡。
藏家的“上九節”,“菩薩節”,其特色,盛況,可觀賞性均不亞於康定一年一度的跑馬節。絨巴切業和牙絨切業 磽磧藏民喜跳鍋莊舞,每逢喜慶日子,藏民們都要聚集在一起,舉杯暢飲,舞到天明。其中穿插進行的男女合跳稱為絨巴切業,男子隊伍單獨跳稱為牙絨切業,絨巴切業的音樂悠揚柔暢,牙絨切業的音樂剛勁鏗鏘,充滿陽剛之氣。
卡熱亞
麥收時節,打麥場上一邊打麥,一邊歌舞,一邊痛飲的場面,藏民們稱為“卡熱亞”,此時男子站成兩排,手持嚴蓋,隨著男女齊唱、二重唱、舞姿隨節拍變化,手中打麥工具飛舞,贏家歡笑,輸家罰酒,歡樂無比。
嘎阿盧
“嘎阿盧”是藏語中摔跤的意思,但是這種摔跤有特別的內涵,它是一名或幾名未婚藏族姑娘對付一個小伙子,在青年男女聚集的場所男女互相挑逗、唆動,吆喝著“嘎阿盧德拜(咱們來摔跤)”,一場比賽往往是男的敗下陣來,再健壯的小伙子,最終也被摔翻在地,或篩糠,或在衣袖褲管內裝滿泥沙,不斷抖動,引得圍觀眾人開懷大笑,隨後姑娘們爭相邀請小伙到家中做客。
二牛抬槓
這是磽磧鄉特有的耕作方式,即耕地時兩條牛並排前行,共拖一犁,兩條牛用力、前行方向必須一致,據說,這樣既表示藏民們團結一致共同前進,又表示耕地豐收在望 。
蜀白玉
鍋巴岸礦區就在溝口往裡不遠。二十幾年的開採,使得一側山體破碎灰白,植被全無,工人們爬在半坡反覆做著機械的體力勞動,山坡上山腳下滾滿了石材荒料和碎屑,而腳下的路,自然是碎石堆成。很難想像聞名於世的寶興大理石”蜀白玉”就是這樣開採出來的。這些樣貌粗糙的岩石被開採加工後成為潔白細膩的大理石,而且出材率相當高。1978年,寶興縣在鍋巴岩礦山創建全區第一個石材工業企業----寶興大理石礦,所產石材大量出口,從此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也改變了大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