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鏡:法學教育論文集》為著名法學家張偉仁先生有關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的文集。著者研習、教授法律五十餘年,依據切身經歷,對於中國法學教育的傳統和將來作一番仔細的檢討,設計出一套比較妥善的法學教育方法,強調法律是許多社會規範的一種,學習法律的人一定要先認識其他規範與法律的異同和關係,然後去探究法之“精義”和社會的理想,並且檢討法律和法制的理論以及實踐是否能促成此理想的實現。著者殷切希望,學法之人應該先取得相當深度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並且要樹立對知識的忠誠,不為潮流所驅而獨立思考;更要培養“法士”的德性,不被權所屈,不受利所誘,而扶弱挫強,為公平正義而奮鬥。
基本介紹
- 書名:磨鏡:法學教育論文集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4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 作者:張偉仁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226984X, 9787302269847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磨鏡:法學教育論文集》是漢語法學文叢之一。
作者簡介
張偉仁,1935年出生於江蘇吳縣,幼從塾師誦習經史,14歲去台入中學、大學,獲台灣大學法律學士、政治學碩士;後赴美就學,獲美國南衛理大學比較法學碩士,耶魯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於台灣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礬分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乃爾大學、紐約大學、法蘭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校任教。康乃爾大學及紐約大學曾分別授以“胡適講座教授”、“環球法學講座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並以其名設立獎學金,資助華文地區學者赴該院進修。除講學外還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從事法制史及法理學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清代法制研究》、《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等,現正撰寫《Struggle for Justi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及《尋道》二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清代的法學教育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清代正規教育概述
第三節 清代法學教育概述
第四節 清代幕友的法學教育
第五節 結語
第二章 良幕循吏汪輝祖——一個法制工作者的典範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生平
第三節 理訟
第四節 治事
第五節 待人
第六節 律己
第七節 哲理
第八節 結語
第三章 清季地方司法——陳天錫先生訪問記
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陳天錫先生的生平
第三節 訪問所得記要——清代末年的地方政府司法工作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節 附錄
第四章 傳統觀念與現行法制——“為什麼要學中國法制史?”一解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傳統觀念里的法律與其他規範
第三節 傳統觀念里的立法者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第四節 傳統觀念里的司法者和司法制度
第五節 傳統觀念和社會行為
第六節 對傳統觀念、態度和行為的檢討
第七節 結語
第五章 學習法律的一些問題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個人的經驗
第三節 什麼是“法”?
第四節 怎樣學習法律
第五節 結語
索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清代正規教育概述
第三節 清代法學教育概述
第四節 清代幕友的法學教育
第五節 結語
第二章 良幕循吏汪輝祖——一個法制工作者的典範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生平
第三節 理訟
第四節 治事
第五節 待人
第六節 律己
第七節 哲理
第八節 結語
第三章 清季地方司法——陳天錫先生訪問記
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陳天錫先生的生平
第三節 訪問所得記要——清代末年的地方政府司法工作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節 附錄
第四章 傳統觀念與現行法制——“為什麼要學中國法制史?”一解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傳統觀念里的法律與其他規範
第三節 傳統觀念里的立法者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第四節 傳統觀念里的司法者和司法制度
第五節 傳統觀念和社會行為
第六節 對傳統觀念、態度和行為的檢討
第七節 結語
第五章 學習法律的一些問題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個人的經驗
第三節 什麼是“法”?
第四節 怎樣學習法律
第五節 結語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