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牆打羅漢

磚牆打羅漢,江蘇省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磚牆打羅漢
  • 性質: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點介紹,現狀,

特點介紹

打羅漢採用佛教中的笑口(俗稱嬉嘴)羅漢,亦稱大頭羅漢。大頭羅漢多處穿場嬉戲,頗似馬戲中的小丑狀,在緊張激烈的打鬥中,增加了喜劇性,使觀眾感到輕鬆歡快。大頭羅漢表演無嚴格規範,隨演員發揮,但需得體。
打羅漢有單邊、對打、群打等表演形式。打鬥部分分徒手和器械二類,各分單打、雙打、聯場、對打四種。堆疊部分是打羅漢的高潮,以一“大力士”為基座,在他的左右上下,挾附攀登七個精壯青年,前後進退,運轉自如,周邊另有四人滾翻伴舞,隨著音樂的節奏 由慢而快,隨後又由十人組合重疊表演各種高難度造型。
打羅漢的表演風格介於武術、舞蹈、戲劇之間,以粗獷、剛勁、精悍見長,觀賞性強。整個表演特點可以概括為:真、實、緊、趣、奇。

現狀

由於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打羅漢活動在農村開展遇到新問題,而且大多數老藝人年事已高,傳承難度大。
為了加強對磚牆打羅漢的保護,高淳縣文化部門全面收集、整理磚牆打羅漢的有關資料,磚牆鎮已成立了打羅漢保護組織,並在集體公益金中抽出一定經費作為活動資金,確保磚牆打羅漢的傳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