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告

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告

《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行》是福建博物院、晉江博物館編寫的關於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一帶分布的古代窯業遺存的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的報告書,全書共有四章及附錄。第一章 介紹磁灶窯南朝晚期至宋元時期10處窯址的調查、發現情況。第二、三章是1995年對土尾庵窯址、2002-2003年對金交椅山窯址的考古發掘資料,較全面、系統地分別介紹了二處窯址考古發掘揭露的窯業遺蹟及遺物。第四章 是依據考古資料對磁灶窯的年代分期、窯業性質、工藝技術及其產品的海內外貿易和消費狀況進行的分析與探討。附錄收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所藏磁灶窯陶瓷精品的介紹以及日本、菲律賓學者對海外發現的磁灶窯陶瓷的論述。《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行》是研究磁灶窯的重要參考資料。 《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行》適合歷史學、考古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告
  • 類型:陶瓷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1552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福建博物院 晉江博物館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434頁
  • 開本:16
  • 定價:288.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磁灶窯址:福建晉江磁灶窯址考古調查發掘報行》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磁灶窯址的考古調查與發現
第一節 溪口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制瓷工具
三、窯具
第二節 溪墘山窯址
第三節 印斗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窯具
第四節 宮仔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窯具
第五節 後壁山窯址
一、青釉器
二、素胎器
第六節 後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窯具
第七節 虎仔山窯址
一、青釉器
二、醬黑釉器
三、素胎器
第八節 童子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窯具
第九節 蜘蛛山窯址
一、陶瓷器
二、窯具
第十節 許山窯址
一、青釉罐
二、素胎器

第二章 土尾庵窯址1995年度考古發掘
第一節 地層堆積與遺蹟
一、地層堆積
二、窯爐遺蹟
第二節 出土遺物

第三章 金交椅山窯址2002~2003年度考古發掘
第一節 金交椅山窯址概況
一、遺蹟分布與地層堆積
二、T2出土遺物
第二節 金交椅山窯址Y
一、地層堆積與遺蹟
二、出土遺物
第三節 金交椅山窯址Y
一、地層堆積與遺蹟
二、出土遺物
第四節 金交椅山窯址Y
一、地層堆積與遺蹟
二、出土遺物
第五節 金交椅山窯址Y
一、地層堆積與遺蹟
二、出土遺物
第六節 金交椅山窯址作坊遺址
一、地層堆積與遺蹟
二、出土遺物

第四章 關於磁灶窯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 磁灶窯的性質、分期與年代
一、關於磁灶窯的性質
二、關於磁灶窯的分期與年代
第二節 磁灶窯的窯業技術
一、磁灶窯陶瓷器的製作
二、磁灶窯陶瓷器的燒成
三、與其他窯業技術系統的關係問題
第三節 磁灶窯陶瓷器的外銷
一、水下考古與沉船發現的磁灶窯陶瓷器
二、“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遺址的發現
三、海外發現的磁灶窯陶瓷器
第四節 餘論
附錄一菲律賓發現的宋元磁灶窯陶瓷器
附錄二博多出土的以磁灶窯產品為中心的中國陶器
附錄三日本博多遺址及周圍地區出土的磁灶窯系陶瓷器
附錄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館藏磁灶窯陶瓷器
Abstract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1)間隔具
墊餅金交椅山窯址的墊餅,呈薄片狀,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從墊餅上的遺痕看,它們主要用於圓器類的如罐、瓶、執壺等器物;有的墊餅甚至兩面都有遺痕,說明是墊在兩件器物之間,起間隔作用的。由於要使器物在墊餅上保持穩定,而且這些墊餅上還保留有器物的印痕,表明使用時的墊餅是濕泥狀的,因此可能是一次性。
土尾庵窯址的墊餅為圓餅狀,有的一面有三個尖足或長方形足,實際是墊餅與支釘的結合。一般是三足朝下置於器內,可減少其與釉面的接觸;墊餅的另一面承托上一件器物的器底;如此數件器物相疊而燒。此類有足的墊餅是可以重複、多次使用的。
此外,在土尾庵窯址還發現一類可能是專門裝燒黃、綠釉器物的“墊板”,一般呈平板狀或“口”形,從其平面上遺留的黃、綠釉淌釉痕跡看,應是放置多件小型器物的。
支釘形狀不定、不甚工整,一般為長度1厘米左右的長條形或三角形,通常按疊燒器物底或足的大小、將數枚支釘在下方的器內擺成一圈,另一件器物置於支釘上;數件器物依次按此方法相疊,多用於碗、盤、碟等。也有的是將支釘布於器物的口部,其上再疊放另一件口部同樣大小(口對口)或底面相同及略大於此的器物,多見於壺、罐、執壺等。還有的是將支釘分布於器物的肩部,其上再扣一件口部略大的器物,相疊而燒,使用此法的多是較大件器物。由於要將器物穩定,因此使用時的支釘是濕泥狀,也是一次性的。
金交椅山窯址的大部分陶瓷器,普遍使用支釘燒制。碗、盤、碟等類器物的支釘裝燒方法,通常見於唐、五代時期磁灶窯的青瓷窯址,如溪境山窯址、後山窯址等;此外,在經過考古發掘的廈門杏林窯址①、福州懷安窯址、建窯庵尾山窯址等,也都使用此類支釘裝燒技術。宋元時期福建大量使用支釘的窯址較少,如建陽白馬前窯址、浦城碗窯背窯址以及德化蓋德碗坪蒼窯址②等。
(2)墊燒具
墊圈又稱墊環。環形,墊於器底、其形成的空間利於器底的燒成;未見用於器物的疊燒。金交椅山窯址和土尾庵窯址均有不同形式的墊圈出土。此外,在童子山窯址還有一類大墊圈,有的是分為兩塊、可拼對使用,是燒較大件器物(如盆、罐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