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學和磁性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1934年建立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近代磁學研究室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的,1951年正式組建成磁學實驗室,1987年被批准為中國科學院磁學開放實驗室,1990年經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為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磁學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磁性物理的基礎研究為指導,以有重大套用背景的材料--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和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等為重點,開展物質的基本磁性和磁電、磁熱、磁光等效應研究,探討從微觀電子結構、介觀、界面及複合相到巨觀磁性之間的內在聯繫,探索新材料和新的人工結構材料的磁性物理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磁學和磁性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屬於: 中國國家實驗室
- 級別:國家級
- 成立:1943年
科研團隊
組別 | 負責人 | 本所職工 | 本所學生、博後 | 其他人員 (客座、聯合培養) |
辦公室 | 盛楠 | |||
M01 | 王芳衛(代) | 章綜、 王芳衛、張泮霖、賈學軍、朱濤、何倫華、梁天驕、殷雯,張紹英、於全芝、杜巧枝、張俊榮 | 王平 彭先德、王海霞 | 林泉、柯永豐、杜建紅、范娜、俞堅鋼 |
M02 | 韓秀峰 | 韓秀峰、蔡建旺、王守國、尹林、胡強、王磊、魏紅祥 | 王琰、覃啟航、劉亦帆、溫振超、呂琴麗、陳軍養、馬勤禮、王文秀、劉東屏、劉濤、張佳、王雲鵬 | 詹文山、賴武彥、王蔭君、、韓寶善、趙見高、王譯、於國強 |
M03 | 孫繼榮 | 孫繼榮、沈保根、胡鳳霞、趙同雲、王志宏、王晶、孟麗琴、胡明 | 王光軍、王芳、尚大山 呂偉明、梁朔、高博、董巧燕、陳允忠、陳靜、史磊、趙建利、魏愛東 | 沈俊、趙金良 |
M04 | 成昭華 | 成昭華、孫陽、張向群 | 吳鴻業、黃萬國、孫達力、房亞鵬、寧偉、李國科、杜海峰、鄒濤、靳金玲、王芬、劉郝亮 | 劉毅 |
M05 | 吳光恆 | 吳光恆、張宏偉 陳京蘭 | 朱志永*、馬麗、馮琳、朱偉、唐曉丹、錢金鳳、劉恩克 | 賈克昌、丁新盛、鄭波、陳喜芳、張玉潔 |
人員統計(人) | 34人 | 46人 | 隨時變動 |
研究內容
管理條例
組織結構
人員管理
方向課題
經費
設備管理
交流合作
衛生安全
成果獎勵
課題
課 題名稱 | 編 號 | 負責人 | 起止時間 | 項目類別 | |
1. | 磁性隧道結材料、物理及器件研 | 2002CB610601 | 韓秀峰 詹文山 | 2002-2006 | 973 (a) |
2. | 自旋電子材料的顯微結構表征科學 | 2002CB610605 | 成昭華 | 2002-2006 | 973 (a) |
3. | 基於自旋和量子效應的磁和半導體納米存儲與邏輯器件的研究 | 2006CB932200 | 韓秀峰 | 2006-2010 | 973 (a) |
4. | 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的室溫巨磁熵變研究 | 2006CB601101 | 沈保根 | 2006-2010 | 973 (a) |
5. | 超高壓下的新型3d族氧化物的磁輸運 | 2005CB724402 | 李慶安 | 2006-2010 | 973 (b) |
6. | 磁隨機存儲器件的基礎性研究 | KJCX1-SW-07-01 | 韓秀峰 | 2002-2006 | 院創新重大(a) |
7. | 北京散裂中子源BSNS前期預製研究 | 馮 稷 | 2005-2007 | 院創新方向性項目(a) | |
8. | 過渡金屬氧化物中的巨磁電阻及其複雜的物理相圖的實驗研究 | 孫 陽 | 2005-2007 | 院優博論文 專項資金 | |
9. | 鈣鈦礦結構氧化物中的超大磁電阻效應及相關物性 | 孫 陽 | 2005-2007 | 百人計畫 (a) | |
10. | 具有高磁場靈敏度的磁性隧道結及其線性輸出磁敏感測器的研究 | 2006DFA01900 | 韓秀峰 | 2006-2009 | 科技部中愛國際合作項目(a) |
11. | 納米接觸磁電阻材料及其自旋電子輸運性質的研究 | 10274103 | 韓秀峰 | 2004-2007 | 國家基金委中愛國際合作項目(a) |
12. |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的微製備及其自旋電晶體的套用基礎研究 | 50528101 | 韓秀峰 張曙豐 | 2006-2008 | 國家基金委 海外傑出青年基金 (a) |
13. | 新一代稀土永磁薄膜材料 | 50331030 | 成昭華 | 2004-2007 | 國家基金委 重點基金 (b) |
14. | 摻雜Mott絕緣體中自旋-電荷-軌道耦合與奇異電子態研究 | 10334090 | 孫繼榮 | 2004-2007 | 國家基金委 重點基金 (b) |
15. | 新型磁致伸縮材料的合金化和微觀機制研究 | 50531010 | 吳光恆 | 2006-2009 | 國家基金委 重點基金(b) |
16. | 無機非金屬類磁性材料 | 50225209 | 孫繼榮 | 2003-2006 | 國家基金委 傑出青年基金 (a) |
17. | 金屬磁性材料 | 50325104 | 韓秀峰 | 2004-2007 | 國家基金委 傑出青年基金 (a) |
18. | 微小磁性圖型納米磁結構的磁力顯微學(MFM)研究 | 10374110 | 韓寶善 | 2004-2006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19. | 錳氧化物晶格自旋結構及動力學的中子散射研究 | 10375088 | 王芳衛 | 2004-2006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0. | 強制高有序合金磁性材料的研究 | 50371101 | 吳光恆 | 2004-2006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1. | 雙自旋過濾和自旋極化隧道結的共振隧穿 | 50371102 | 趙見高 | 2004-2006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2. | 納米氧化層原子擴散阻擋勢壘的微結構與磁交換作用 | 50471055 | 蔡建旺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3. | CoNiFeGa四元磁場可控超彈性單晶的研究 | 50471056 | 陳京蘭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4. | 低維受限體系磁性納米糰簇的磁各向異性和磁矩增強效應研究 | 10474132 | 成昭華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5. | Fe基磁製冷材料磁相變得強場穆斯堡爾譜的研究 | 10475111 | 邸乃力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6. | 錳氧化物基p-n異質結磁場效應研究 | 10474133 | 孫繼榮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7. | 具有大振盪隧穿磁電阻的磁隧道結的製備及其振盪機制 | 50471054 | 朱 濤 | 2005-2007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28. | 半金屬及非晶磁性金屬複合隧道結的微製備與物理研究 | 10574156 | 韓秀峰 | 2006-2008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a) |
29. | 分子磁體的中子散射和Mn12量子調控的研究 | 10505029 | 何倫華 | 2006-2008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30. | 稀土-Fe/Mn基室溫大磁熵變材料的磁性和磁熱效應研究 | 50571112 | 沈保根 | 2006-2008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a) |
31. | 馬氏體相變中的非均勻原子團簇散射磁電阻研究 | 50571113 | 吳光恆 | 2006-2008 | 國家基金委 面上基金 |
設備
磁性材料製備設備 | |||
序號 | 儀器名稱 | 性能參數 | 聯繫電話 |
1. | 真空熔煉爐 | - | 82649251 |
2. | 真空高溫退火爐 | - | 82649251 |
3. | 真空感應爐 | - | 82649251 |
4. | 金屬單晶生長爐CGMS-3 CZ | 2000°C, 20g-120g | 82649247 |
5. | 超金屬多層膜磁控濺射設備750 | 本底真空: 5×10Pa | 82649094 |
6. | 離子刻蝕機 LKJ-1C-100 | 150-1000eV, 0.05-1.0mA/cm | 82649268 |
7. | 雷射沉積設備 | - | 82649268 |
8. | II-型雷射分子束外延系統 | 6×10mbar,290K~ 1100K | 82648075 |
9. | TMR研髮型磁控濺射系統 | 3´10-7 Pa,300 ~ 900 K | 82649268/8063 |
10. | 原位穆斯堡爾譜儀/MBE/SPM/聯合系統 | 優於3×10-10mbar,STM/AFM工作溫度:15K~1200K | 82649191/8083 |
11. | 光學單晶浮區生長爐 | 82649191/9282 | |
磁測量設備 | |||
1. | 超導量子磁強計 MPMS-7 | 1.9-400 K, 0-+7T | 82649271/9264 |
2. | 振動樣品磁強計Model 4 HF | 100K-1000 K, +2.1T | 82649094 |
3. | 振動樣品磁強計 155型 | 300K-1050K,+0.8T | 82649271/9264 |
4. | 磁轉矩儀 TRT-2 | 77K-800K,0-+1T | 82649238 |
5. | 全自動磁滯回線測量儀HG-500 | 173K-523K;5mm:2.8T,10mm:2.5T | 82649238 |
6. | 磁天平MB-2 | 77K-1200K,0-1.2T | 82649238 |
7. | 磁致伸縮測量儀 | 77K-300K,0-+2.1T | 82649247 |
8. | 多功能磁性測量系統(PPMS) | 1.8K-400K,He3系統:0.4K-350K,14T | 82649271/8079 |
相成份、晶體結構和磁結構分析設備 | |||
1. | 全自動X射線衍射儀D/Max-2400 | -60-+140 | 82649271/9264 |
2. | 三軸中子衍射譜儀 | 7.5 - 48mev, D E/E = 5% | 82649267 |
形貌、磁疇結構觀測分析設備 | |||
1. | 原子顯微鏡(AFM)Nanonscope Ⅲa | - | 82649248/8070 |
2. | 磁力顯微鏡(MFM) Nanonscope Ⅲa | - | 82649248/8070 |
超精細相互作用研究設備 | |||
1. | 穆斯堡爾波譜儀 | 2K-1300 K, 0-9 T |
榮譽
獲獎年份 | 成果名稱 | 獲獎類別 | 等級 | 獲獎人員 |
1980 | WXP-5等七種微波吸收材料 | 中科院重大科技獎 | 1 | 詹文山 潘習哲 俞伯良 李裕民 寧太山 孟慶安等 |
1981 | γ-Fe2O3和包鈷亞鐵新型磁粉的研究 | 中科院81年重大成果獎 | 2 | 魏玉年 黃錫成 馮遠冰 李秀英 羅河烈 孫克 張志英 龔偉 |
1982 | 包鈷、包亞鐵磁粉 | 廣東省優秀科技獎 | 2 | 羅河烈 孫克 章志英 龔偉 黃錫成 馮遠冰 李秀英 |
1982 | 年產30噸鹼法磁粉的中型試驗 | 廣州市科委82年科技獎 | 1 | 魏玉年 黃錫成 馮遠冰 李秀英 羅河烈 孫克 潘習哲 |
1982 | 29Mb+-片可換磁碟組 | 中科院82年重大成果獎 | 與計算所 化學所合作 物理所羅河烈 黃錫成 | |
1983 | 鐵-鉻-鈷-和鐵-鉻-鈷- 永磁合金的磁性、穆斯堡爾效應和鐵磁共振 | 北京市成果獎 | 3 | 李德新 林文桂 李國棟 北京市冶金所 物理所 高能所 |
1983 | 40T脈衝強磁場磁性測量系統 | 中科院83年重大成果獎 | 2 | 楊伏明 吳永生 趙汐潮 李楚建 胡蓉仙 劉存虎 |
1983 | 流態化還原制磁粉 | 中科院83年重大成果獎 | 2 | 羅河烈 孫克 馮遠冰 李秀英 與化冶所合作 |
1984 | 流態化還原制磁粉 | 廣東省優秀科技獎 | 2 | 化冶所 廣州染化廠 物理所 羅河烈 孫克 馮遠冰 |
1984 | 流態化還原制磁粉 | 廣州市科技獎 | 2 | 化冶所 廣州染化廠 物理所 羅河烈 孫克 馮遠冰 |
1984 | 流態化還原製備磁粉新工藝 | 化工部年科技獎 | 3 | 李秀英 黃錫成 |
1986 | 200MB可換磁碟組及磁碟伺服盤刻劃裝置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1 | 羅河烈等 參加單位 計算所 化學所 物理所 上海有機化學所 |
1986 | 低純度釹鐵硼第三代永磁材料(8404 8405)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1 | 王震西 王亦忠 參加單位 電子所 |
1986 | 低純度釹鐵硼第三代永磁材料(8404 8405)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1 | 物理所 |
1986 | 鐵磁體磁化分布連續--不連續變化的微磁學理論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1 | 蒲富恪 李伯臧 |
1986 | 採用磁鐵防治奶牛因鐵質異物引起奶牛死亡和淘汰的方法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3 | 發育生物所 物理所徐孝貞 張壽恭 |
1987 | 過渡元素對FeB基非晶合金結構、C物性和穩定性的影響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3 | 詹文山 沈保根 趙見高 寧太山 |
1987 | 鐵磁體磁化分布連續--不連續變化的微磁學理論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3 | 蒲富恪 李伯臧 |
1988 | 低純度釹稀土鐵硼永磁材料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1 | 王震西 曹用景 黃永成 王亦忠 龔偉 馮敏英 高景蘭 吳宗林 丁淑嫻 趙忠仁 鄭觀澤 俞伯良 吳金華 楊先稱 電子學所 |
1989 | 脈衝偏磁場作用下磁泡壁中布洛赫線的形成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3 | 韓寶善 李婧元 聶向富 毛庭德 劉英烈 唐貴德 凌吉武 樊世勇 奚衛 |
1990 | 錳基合金磁光碟薄膜性能研究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2 | 王蔭君 沈建祥 管澤彤 唐謙 李肇輝 |
1991 | <<量和單位>>國家標準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2 | 羅河烈 |
1992 | NaFeB薄帶和薄膜的磁性及結構研究 |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 2 | 南京大學 物理所 沈保根等 |
1993 | 直流偏磁場和內場中硬磁疇的穩定性 | 河北省教委科技進步獎 | 2 | 河北師大 物理所 韓寶善 |
1993 | 布洛赫線存儲器機理研究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3 | 韓寶善 聶向富 |
1993 | 新型亞穩態Fe3B合金的磁性和相結構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3 | 沈保根 楊林原 顧本喜 張俊先 寧太山 胡明 沃峰 趙見高 郭慧群 崔宏如 章志英 曹蕾 楊紅 |
1994 | 快淬金屬金屬基合金的磁性和穩定性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2 | 沈保根 郭慧群 詹文山 趙見高 寧太山 |
1995 | 磁處理技術在油田的套用研究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1 | 李德新 閆海科 耿殿雨 凌啟芬 趙楊 張志東 郭淑嬌 等 (協作) |
1995 | 間隙稀土金屬間化合物的結構與磁性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3 | 沈保根 胡伯平 楊伏明 王亦忠 嚴啟偉 詹文山 等 |
1995 | 稀土-鐵-硼及稀土-鐵-氮永磁材料的理論研究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3 | 中科院自然科學獎 |
1995 | 磁處理技術在油田的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3 | 李德新 凌啟芬 郭淑嬌 金屬所 |
1996 | 2:17型稀土-鐵碳化物的穩定性,磁性及穆斯堡爾譜研究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 | 2 | 李發伸、沈保根、孫吉軍、成昭華、孔麟書、王芳衛、周榮潔、詹文山、曹蕾、薛德勝、楊春力 |
1996 | 低Nd快淬NdFeB合金的核磁共振及穆斯堡爾譜研究 | 甘肅省科技進步獎 | 2 | 李發伸、成昭華、沈保根、毛明西、張一德、詹文山、孫吉軍、張俊先、楊春力、楊林原 |
1997 | 新型稀土-鐵化合物的結構、相結構磁性及超精細相互作用 | 葉企孫獎 | 沈保根 成昭華 | |
1998 | 低溫和強磁場下的超高壓裝置和套用於固體物理研究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 3 | 韓翠英 唐棣生 趙德啟 解思深 吳裕生 |
2005 | 新型稀土鐵基納米晶永磁材料的磁性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1 | 沈保根 成昭華 張宏偉 張紹英 趙同雲 |
專利名稱 | 授權號 | 主要發明人 |
磁光碟存儲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 88102222.0 | 王蔭君 |
一種新型快速成型鐵基稀土永磁體及其製造方法 | 90110811.4 | 尹林 |
單極性磁處理裝置 | 91206842.6 | 李德新 |
高磁熱穩定性鈷改性r-Fe2O3磁粉及其製備方法 | 92105419.X | 羅河烈 |
用於室溫到低溫下獲得超高壓的加壓裝置 | 92239342.7 | 韓翠英 |
2:19(3:29)相稀土鐵氮(碳)化物永磁體及其製備方法 | 93112822.6 | 楊伏明 |
3:39相稀土氮(碳)化合物永磁體及其製備方法 | 93112022.6 | 楊伏明 |
一種含鎵的稀土鐵基磁碳化物及其製備方法 | 93105618.7 | 沈保根 |
一種CoCu基摻雜的顆粒薄帶巨磁阻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 9400108.3 | 李民 |
各向同性的磁場感測器 | 95205934.7 | 趙學根 |
用於穩流磁控靶與射頻靶共濺射的電磁兼容裝置 | 95227894.4 | |
具有高靈敏探頭的高分辨磁性旋轉編碼器 | 98205666.4 | |
用快淬的方法製備各向異性釤-鈷系列永磁材料, | 99107266.9 | 閻阿如 沈保根 |
一種微波介質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 98117868.5 | 孫 克 趙見高 李德新 林啟芬 |
一種利用帕爾帖效應實現單晶生長控制的辦法 | 00132620.1 | 陳京蘭吳光恆 賈克昌等 |
一種具有大磁熵變的稀土-鐵基化合物 | 00107446.6 | 胡鳳霞 沈保根,孫繼榮 張西祥 |
一種顯微鏡樣品觀測台 | 00252995.5 | 韓寶善等 |
一種製備各向異性SmCo5永磁材料的快淬方法 | 01124191.8 | 閻阿如 沈保根 |
一種製備各向異性R Co5系列永磁薄帶的方法 | 01130856.7 | 張文勇 沈保根 閻阿如 張紹英 |
具有疊層鐵磁層的釘扎薄膜 | 02293463.4 | 代 波 蔡建旺,賴武彥 |
合作交流
會 議 時 間 | 會 議 名 稱 | 會 議 地 點 | 人 數 |
2006.7.31-8.2 | 第三屆散裂中子源多學科套用研討會 | 北京 | 220 |
2006.11.12-15 | 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 | 北京 | 160 |
2006.5.12-15 | 第五屆全國磁性薄膜與納米磁學會議 | 蘇州 | 130 |
2006.9.15-17 | 中國物理學會2006年秋季會議磁學分會議 | 北京 | 60 |
序 號 | 姓 名 | 國 家 | 身 份 | 來訪起止時間 | 來訪目的 |
1. | 龍振強 | 美國 | 高級研究員 | 2006.5.4-8.4 | 合作交流 |
2. | 王循禮 | 美國 | 高級研究員 | 2006.8.1-8.5 | 中子會議 |
3. | 趙金奎 | 美國 | 研究員 | 2006.7.30-8.6 | 中子會議 |
4. | 鮑 威 | 美國 | 教授 | 2006.7.28-8.4 | 中子會議 |
5. | 李濟晨 | 英國 | 教授 | 2006.7.30-8.5 | 中子會議 |
6. | 陶舉洲 | 美國 | 博士後 | 2006.7.30-8.3 | 中子會議 |
7. | Thom Mason | 美國 | 高級研究員 | 2006.7.30-8.3 | 中子會議 |
8. | Andrew Taylor | 英國 | 高級研究員 | 2006.7.29-8.3 | 中子會議 |
9. | Yasuhiko Fujii | 日本 | 高級研究員 | 2006.7.30-8.3 | 中子會議 |
10. | Yukio Morii | 日本 | 教授 | 2006.10.26 | 合作交流 |
11. | Makoto Hayashi | 日本 | 教授 | 2006.10.26 | 合作交流 |
12. | Hirohiko Shimizu | 日本 | 教授 | 2006.10.26 | 合作交流 |
13. | Ichiro Tanaka | 日本 | 副教授 | 2006.10.26 | 合作交流 |
14. | Shinichi Kamei | 日本 | 教授 | 2006.10.26 | 合作交流 |
15. | Philippe Mangin | 法國 | 教授 | 2006.11.15-18 | 合作交流 |
16. | M. Latroche | 法國 | 高級研究員 | 2006.9.27 | 順訪交流 |
17. | 張曙豐 | 美國 | 教授 | 2006.2.10-14 | 講學 合作研究 |
18. | 大兼乾彥 | 日本 | 助教 | 2006.3.25-31 | 合作研究 |
19. | 大坊忠臣 | 日本 | 博士後 | 2006.3.25-31 | 合作研究 |
20. | 張曉光 | 美國 | 教授 | 2006.3.31-4.17 | 講學 合作研究 |
21. | 王守國 | 英國 | 助教 | 2006.4.8-5.8 | 合作研究 |
22. | Sebastiaan van Dijken | 愛爾蘭 | 助教授 | 2006.4.8-22 | 講學 合作研究 |
23. | Young Keun Kim | 韓國 | 教授 | 2006.7.22-26 | 講學 合作研究 |
24. | 錢嘉陵 | 美國學 | 教授 | 2006.6.1-6 | 講學 合作研究 |
25. | M. Z. Butt | 巴基斯坦 | 基金會主席 | 2006.6.12 | 訪問 |
26. | J.M.D.Coey | 愛爾蘭 | 教授 | 2006.8.25-31 | 講學 合作研究 |
27. | 王守國 | 英國 | 助教 | 2006.8.4-9.3 | 合作研究 |
28. | 白偉武 | 台北 | 教授 | 2006.9.18 | 學術交流 |
29. | Graham Anderson | 英國 | 研究生 | 2006.11-12 | 合作交流 |
30. | 陳 豐 | 美國 | 助教 | 2006.12.7-2007.1.13 | 合作交流 |
31. | Rehana Shahid | 巴基斯坦 | 講師 | 2006.1.1-12.31 | 進修博士 |
32. | Shamaila Shahzadi | 巴基斯坦 | 講師 | 2006.1.1-12.31 | 進修博士 |
33. | Saira Riaz | 巴基斯坦 | 講師 | 2006.3.1-7.30 | 合作進修 |
34. | 沈 健 | 美國 | 教授 | 2006.5.15-5.30 | 學術交流 |
35. | 沈 健 | 美國 | 教授 | 2006.6.25-7.5 | 基金答辯 |
序 號 | 姓 名 | 出訪國家或地區 | 出訪時間 | 出訪目的 |
1. | 王芳衛 | 日本 | 2006.1.23-1.28 | 會議交流 |
2. | 王芳衛 | 法國 | 2006.10.9-11.4 | 合作研究 |
3. | 何倫華 | 瑞士 | 2006.11.14-11.23 | 合作研究 |
4. | 張俊榮 | 瑞士 | 2006.11.14-11.23 | 合作研究 |
5. | 梁天驕 | 日本 | 2006.9.10-9.17 | 合作研究 |
6. | 梁天驕 | 英國 | 2006.10.29-11.3 | 合作研究 |
7. | 梁天驕 | 瑞士 | 2006.11.4-11.9 | 合作研究 |
8. | 賈學軍 | 日本 | 2006.9.10-9.17 | 合作研究 |
9. | 賈學軍 | 美國 | 2006.10.15-10.20 | 國際會議 |
10. | 賈學軍 | 英國 | 2006.10.29-11.3 | 合作研究 |
11. | 賈學軍 | 瑞士 | 2006.11.4-11.9 | 合作研究 |
12. | 殷 雯 | 日本 | 2006.9.10-9.17 | 合作研究 |
13. | 殷 雯 | 英國 | 2006.10.29-11.3 | 合作研究 |
14. | 殷 雯 | 瑞士 | 2006.11.4-11.9 | 合作研究 |
15. | 王希龍 | 日本 | 2006.9.10-9.17 | 合作研究 |
16. | 王希龍 | 英國 | 2006.10.29-11.3 | 合作研究 |
17. | 王希龍 | 瑞士 | 2006.11.4-11.9 | 合作研究 |
18. | 魏紅祥 | 美國 | 2006.12.31-2007.1.15 | 國際會議 |
19. | 韓秀峰 | 美國 | 2006.12.31-2007.1.15 | 合作交流 |
20. | 韓秀峰 | 芬蘭 | 2006.11.21-25 | 合作交流 |
21. | 韓秀峰 | 巴基斯坦 | 2006.3.11-17 | 國際會議 |
22. | 豐家峰 | 愛爾蘭 | 2006.11-2007. 4 | 合作交流 |
23. | 杜關祥 | 芬蘭 | 2006.10.14-27 | 合作交流 |
24. | Rehana | 日本東京 | 2006.8.20-25 | 國際會議 |
25. | 胡鳳霞 | 香港 | 2006.10.1-2006.12.31 | 合作研究 |
26. | 成昭華 | 美國 | 2006.3.1-18 | 學術會議 |
27. | 成昭華 | 韓國 | 2006.5.17-21 | 國際會議 |
28. | 孫 陽 | 日本 | 2006.8 | 國際會議 |
29. | 李慶安 | 美國 | 2006.9.11-12.31 | 合作交流 |
30. | 吳光恆 | 香 港 | 2006.11-12 | 合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