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顯微術

磁共振顯微術(Magnetic Resonance Microscopy, MRM, µMRI)是著重於觀察微觀物品之磁共振成像(MRI)。嚴格的定義是體素解析度比100立方微米更精確的磁共振成像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磁共振顯微術
  • 外文名:Magnetic Resonance Microscopy
  • 領域:光學
簡介,磁共振顯微術與磁共振成像的差異,核磁共振成像,解析度,參見,

簡介

磁共振顯微術(Magnetic Resonance Microscopy,MRM,µMRI)是著重於觀察微觀物品之磁共振成像(MRI)。嚴格的定義是體素解析度比100立方微米更精確的磁共振成像術。

磁共振顯微術與磁共振成像的差異

  • 解析度:一部一般醫療用磁共振儀的解析度約為1立方毫米;磁共振顯微鏡的解析度為100微米或更小。
  • 樣本大小:醫療用磁共振儀的樣本是病人;磁共振顯微鏡的樣本一般小於1立方厘米。
  • 信雜比(信號或訊號與噪聲的比值):磁共振顯微術比起磁振造影的信號噪聲比差得許多。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英語: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簡稱NMRI),又稱自旋成像(英語:spin imaging),也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簡稱MRI),台灣又稱磁振造影,香港又稱磁力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將這種技術用於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就產生出一種革命性的醫學診斷工具。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套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該技術在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的套用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神經生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
從核磁共振現象發現到MRI技術成熟這幾十年期間,有關核磁共振的研究領域曾在三個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醫學)內獲得了6次諾貝爾獎,足以說明此領域及其衍生技術的重要性。

解析度

解析度英語:Image resolution)泛指量測或顯示系統對細節的分辨能力。此概念可以用時間空間等領域的量測。日常用語中之解析度多用於視頻的清晰度。解析度越高代表視頻品質越好,越能表現出更多的細節;但相對的,因為紀錄的信息越多,檔案也就會越大。個人計算機里的視頻,可以使用視頻處理軟體(例如Adobe PhotoshopPhotoImpact)調整大小、編輯照片等。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