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潭文化遺址公園位於武漢市吳家山新城的中部,是新城重要的綠芯之一。公園基址南臨金山大道,北靠新城一路,東接聖山公園,西至疏九乾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碼頭潭文化遺址公園
- 外文名稱:Matoutan park
- 地理位置:武漢市東西湖區
- 占地面積:38公頃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交通信息,
發展歷史
碼頭潭文化遺址公園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北部,在碼頭潭村西城隍台上,距東西湖區區機關駐地2公里。該遺址是1984年發現的遺址,屬晚期屈家嶺文化至湖北龍山文化時期遺存,距今約4500~4000年。
遺址為一個6~8米的土墩,面積7600平方米,文化層厚2~4米。採集的石器有石片、磨製石斧、錛、鑿等;陶器有三角形扁鼎足、柱狀鼎足、豆足、高領罐口沿、卷沿罐口等,多為紅褐陶,另有橙黃陶、紅胎黑灰陶及黑陶、灰陶。動物遺骨有鹿角、獸骨、野牛牙等。199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南北寬85米,東西長90米。
碼頭潭曾一度錯誤喊成“馬投潭”,經成君憶老師多年奔走呼籲才得以糾正。此糾正過程雖艱辛,但誤喊錯名,此事之來歷則更為離奇,叫人哭笑不得,難堪之極。
自1957年東西湖圍墾以來,有人放言:“五七年以前,東西湖荒無人煙,根本沒文化……”不久有人就寫(講)出“馬投潭”這,極其荒誕的故事。
很快以訛傳訛,硬把好端端的一個碼頭潭硬喊成“馬投潭”。經查閱文史資料,清康熙(年)以前,這碼頭潭渡口,人來客往就十分熱鬧。外出的人在此棄船登岸,回鄉者則下車登船。《依雲樓集· 避地雨山記》:“於是過碼頭潭渡,石潭涇、東流港始達柏泉......”
這荒誕無稽的“馬投潭”的故事(據說是某位領導寫的),曾在東西湖流傳幾十年,這錯名也跟著喊了幾十年。
其故事是這樣講的:很早以前,這裡住著一位吝嗇之人,此人不思進取,愛在摳上下功夫。他養了一母一公兩匹馬,其公馬還是四年前這匹母馬所產之子。此人長期靠這兩匹馬駕轅趕車養家餬口。
這年春季又到馬匹的發情期,此人想,我如像上次那樣,將母馬牽去配種豈不又得花錢,而且數目還不菲。如今我已有兩匹馬,還是一公一母,何苦再花那冤枉錢......
他怕這母子馬匹礙著面子不乾,於是想出一個餿主意:用黑布將兩匹馬的眼睛蒙上,這樣,兩匹馬彼此就互不認識了。他試著去做,這樣一來,果真如願以償。
就在他贊贊自喜,自認為撈取了一個大便宜;在他幫馬匹揭去黑布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就在他揭掉母馬遮眼黑布瞬間,馬母看到前來配種的竟是自己的孩子,頓時羞愧難忍狂奔而去,筆直跑向路盡頭的深潭,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小馬看到母親已跳深潭,悲痛欲絕的它,也跟著跑向深潭並跳了下去。
此人,為了紀念他心愛的兩匹馬,將此深潭叫做“馬投潭”,隨著時間推移,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馬投潭”的名字叫開了。而原名碼頭潭,反倒被人遺忘。
主要景點
主題廣場(馬投廣場):位於公園中部濱水區,利用緩坡草坪和多級台階處理原場地高差,通過種植少量高大喬木,多植地被形成視線通透的疏朗空間。憩留於草坪台階上,可盡享園內美景。連續的折線大台階極具動感,為遊人提供了良好的濱水休憩空間。將出土文物的弦紋母體運用在廣場的鋪裝及欄桿形式上,強調遺址公園主題,服務建築再次突出“馬”的主題。
西堤(西堤煙雨):位於公園西部,與西入口相連。石雕工藝的石橋,凸顯新時期時代文化特徵,質樸簡潔。
水潭景觀(幽潭靜思):位於山體北側中部的水潭處,水潭以自然式的緩坡草地入水,背景以石壁和自然山體襯托,營造靜逸的環境氛圍。此處緊鄰遺蹟懷古區,可以提供一個良好的懷古和安靜休憩的空間。
濕地景觀(遺址探秘、林澤芳華):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緊鄰七彩北路,設有兩處景點。其一,遺址探秘。為了體現遺址文化特色,在遺址西北側設立一開敞的科普活動場所,將此處營造一種具有野趣的遺址探秘空間,以廢墟感的殘垣斷壁為基調,布置出文化遺址的廢墟感,同時通過垣牆疏密有致的布置,營造豐富空間,為人們提供考古體驗場所;其二,林澤芳華。本著生態原則,運用濕生植物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該片區主要接收來至遺址西側部分雨水,經過植物的逐層淨化,最終排入公園南面湖區,該場地是觀賞與生態的完美結合。
交通信息
交通:捷運一號線到碼頭潭公園站下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