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岩儲層酸攜砂壓裂技術研究與套用》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向藝、盧淵、趙振峰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碳酸鹽岩儲層酸攜砂壓裂技術研究與套用
- 作者:伊向藝,盧淵,趙振峰等
- ISBN:9787030415523
- 頁數:271
- 定價:¥79.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碳酸鹽岩儲層酸攜砂壓裂技術研究與套用》介紹酸攜砂壓裂技術,從酸壓效果評價室內研究手段出發,建立並完善與酸攜砂壓裂技術相配套的室內測試與評價方法,創新性地引入數位化分析方式,為定量評價酸岩反應、濾失及酸蝕裂縫導流能力的基本原理、內在規律、數學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提供技術支撐。詳細闡述新型交聯酸和清潔酸攜砂壓裂技術在現場套用的適應性以及改造優勢,為酸攜砂壓裂技術適用儲采檔層條件選擇、酸液體系民擊墓性能最佳化和方案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和套用實例參考。
《碳酸鹽岩儲層酸攜砂壓裂技術研究與套用》可供從事油氣儲層增產改造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碳酸鹽岩儲層酸攜砂壓裂技術導論
1.1 碳酸鹽岩儲層酸壓工藝頁刪愉技術基本原理
1.2 酸壓工藝技術發展現狀
1.2.1 普通酸壓技術
1.2.2 深度酸壓技術
1.3 酸壓工藝與水力壓裂優缺點對比
1.3.1 酸壓工藝優缺點
1.3.2 加砂壓裂工藝優缺點
1.4 碳酸鹽岩酸攜砂壓裂工藝技術發展
1.4.1 酸攜砂壓裂技術思路及特點
1.4.2 酸攜砂壓裂工藝研究現狀
1.4.3 酸攜砂壓裂技術機理研究現狀
1.5 交聯酸攜砂壓裂工藝套用概況
1.6 酸攜砂壓裂技術存在的問題與難點
第2章 酸液體系發展及攜砂套用現狀
2.1 碳酸鹽岩類型及成分劃分
2.2 常用酸液體系配方及適用性
2.3 碳酸鹽岩酸壓液體體系套用現狀
2.3.1 稠化酸
2.3.2 化學緩速酸
2.3.3 泡沫酸
2.3.4 乳化酸
2.3.5 變黏酸
2.3.6 固體酸
2.3.7 交聯酸府祖嫌灑
2.3.8 清潔酸
2.4 攜砂酸液體系發展及套用現狀
2.4.1 攜砂酸液體系需滿足的技術問題分析
2.4.2 攜砂酸液種類劃分
2.4.3 攜砂酸液國內外研究與套用現狀
第3章 碳酸鹽岩酸岩反應動力學
3.1 酸岩反應研究基本內容
3.1.1 酸岩反應機理
3.1.2 酸岩反應動力學
3.1.3 酸岩反應影響因素
3.2 酸岩反應模擬試驗方法
3.2.1 常規酸岩反應模擬試驗方法
3.2.2 酸岩反應模擬試驗新方法研究
3.2.3 新方法與旋轉圓盤試驗方法套用對比
3.3 交聯酸酸岩反應模擬試驗
3.3.1 酸岩反應動力學方程
3.3.2 酸蝕行為分析
第4章 碳酸鹽岩酸液濾失機理
4.1 酸壓中酸蝕蚓孔引起的濾失
4.1.1 螞I孔
4.1.2 蚓孔地層中的酸液濾失
4.2 酸壓過程中考慮蚓孔濾失效應的計算模型
4.2.1 傳統壓裂液濾失模型
4.2.2 考慮蚓孔效應的酸液濾失模型
4.3 酸液濾失實驗方法設計研究
4.3.1 實驗原理
4.3.2 實驗步驟
4.3.3 實驗數據處理及計算
4.4 不同液體濾失實驗研究
4.4.1 實驗設計
4.4.2 標準鹽水和滑溜水濾失實驗
4.4.3 膠凝酸酸液濾失實驗
4.4.4 變黏酸酸液濾失實驗
4.5 高黏度酸液濾失條件分析
4.6 高黏度酸液濾失行為分析
4.7 數位化方法在酸液濾失中的套用
第5章 攜砂酸壓裂縫導流能力及其分布規律
5.1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影響分析
5.1.1 裂縫表面形態對導組拳祝主流喇籃洪能力測試的影響分析
5.1.2 同離子效應對酸蝕裂縫導流能力測試的影響分析
5.2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實驗研究
5.2.1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方法設計
5.2.2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結果分析
5.2.3 裂縫壁面數位化分析方法
5.3 攜砂酸壓裂縫導流能力分布規律
5.3.1 敞咄農勻EE哥切L月叵/J斑川萬仰舭停計九
5.3.2 支撐裂縫導流能力縫內分布規律研究
第6章 酸壓模型及其數值解
6.1 裂縫延伸擬三維模型及算法
6.1.1 模型的基本描述
6.1.2 模型的建立
6.1.3 模型的求解方法
6.2 酸壓濾失模型
6.2.1 傳統壓裂液濾失模型.
6.2.2 考慮酸蝕蚓孔的酸液濾失模型
6.2.3 濾失凶踏拘係數的校正
6.3 酸液沿裂縫流動反應模型及算法
6.3.1 酸液在裂縫中流速場分布
6.3.2 酸液在裂縫中流動反應模擬
6.4 溫度場模型
6.4.1 井筒溫度場模型
6.4.2 裂縫溫度場模型
6.5 酸蝕有效作用距離的計算
6.5.1 lumping方法轉化
6.5.2 模型的計算
6.5.3 模型的求解
6.6 酸壓增產效果預測
6.6.1 理想酸蝕裂縫寬度預測
6.6.2 酸蝕裂縫導流能力模型
6.6.3 酸壓增產倍比
第7章 新型交聯酸攜砂壓裂工藝推廣套用
7.1 新型耐高溫降濾失交聯酸體系研究
7.1.1 新型稠化劑和交聯劑的研製
7.1.2 交聯酸主要靜態性能評價
7.1.3 交聯酸主要動態性能評價
7.1.4 新型耐高溫降濾失交聯酸體系研究的主要認識
7.2 塔里木油田奧陶系良里塔格組儲層套用效果及評價
7.2.1 塔里木油田奧陶系良里塔格組儲層概況
7.2.2 塔中彳井概況及施工方案
7.2.3 塔中彳井施工情況及效果分析
7.2.4 塔里木井區交聯酸改造效果小結及認識
7.3克拉瑪依油田石炭系含灰質儲層套用效果及評價
7.3.1 克拉瑪依油田六七九區石炭系含灰質儲層概況
7.3.2 克彳井施工效果評價
7.3.3 克B井施工效果評價
7.3.4.克拉瑪依油田含灰質儲層交聯酸攜砂壓裂改造小結
第8章 清潔酸攜砂壓裂工藝探索與實踐
8.1 清潔酸液體體系研究
8.1.1 清潔酸主要靜態性能評價
8.1.2 清潔酸主要動態性能評價
8.1.3 清潔酸攜砂壓裂可行性分析
8.2 清潔酸攜砂壓裂工藝套用效果分析
8.2.1 克拉瑪依油田套用效果及評價
8.2.2 華北油田現場套用效果及評價
參考文獻
索引
4.3 酸液濾失實驗方法設計研究
4.3.1 實驗原理
4.3.2 實驗步驟
4.3.3 實驗數據處理及計算
4.4 不同液體濾失實驗研究
4.4.1 實驗設計
4.4.2 標準鹽水和滑溜水濾失實驗
4.4.3 膠凝酸酸液濾失實驗
4.4.4 變黏酸酸液濾失實驗
4.5 高黏度酸液濾失條件分析
4.6 高黏度酸液濾失行為分析
4.7 數位化方法在酸液濾失中的套用
第5章 攜砂酸壓裂縫導流能力及其分布規律
5.1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影響分析
5.1.1 裂縫表面形態對導流能力測試的影響分析
5.1.2 同離子效應對酸蝕裂縫導流能力測試的影響分析
5.2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實驗研究
5.2.1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方法設計
5.2.2 酸蝕支撐裂縫導流能力測試實驗結果分析
5.2.3 裂縫壁面數位化分析方法
5.3 攜砂酸壓裂縫導流能力分布規律
5.3.1 敞咄農勻EE哥切L月叵/J斑川萬仰舭停計九
5.3.2 支撐裂縫導流能力縫內分布規律研究
第6章 酸壓模型及其數值解
6.1 裂縫延伸擬三維模型及算法
6.1.1 模型的基本描述
6.1.2 模型的建立
6.1.3 模型的求解方法
6.2 酸壓濾失模型
6.2.1 傳統壓裂液濾失模型.
6.2.2 考慮酸蝕蚓孔的酸液濾失模型
6.2.3 濾失係數的校正
6.3 酸液沿裂縫流動反應模型及算法
6.3.1 酸液在裂縫中流速場分布
6.3.2 酸液在裂縫中流動反應模擬
6.4 溫度場模型
6.4.1 井筒溫度場模型
6.4.2 裂縫溫度場模型
6.5 酸蝕有效作用距離的計算
6.5.1 lumping方法轉化
6.5.2 模型的計算
6.5.3 模型的求解
6.6 酸壓增產效果預測
6.6.1 理想酸蝕裂縫寬度預測
6.6.2 酸蝕裂縫導流能力模型
6.6.3 酸壓增產倍比
第7章 新型交聯酸攜砂壓裂工藝推廣套用
7.1 新型耐高溫降濾失交聯酸體系研究
7.1.1 新型稠化劑和交聯劑的研製
7.1.2 交聯酸主要靜態性能評價
7.1.3 交聯酸主要動態性能評價
7.1.4 新型耐高溫降濾失交聯酸體系研究的主要認識
7.2 塔里木油田奧陶系良里塔格組儲層套用效果及評價
7.2.1 塔里木油田奧陶系良里塔格組儲層概況
7.2.2 塔中彳井概況及施工方案
7.2.3 塔中彳井施工情況及效果分析
7.2.4 塔里木井區交聯酸改造效果小結及認識
7.3克拉瑪依油田石炭系含灰質儲層套用效果及評價
7.3.1 克拉瑪依油田六七九區石炭系含灰質儲層概況
7.3.2 克彳井施工效果評價
7.3.3 克B井施工效果評價
7.3.4.克拉瑪依油田含灰質儲層交聯酸攜砂壓裂改造小結
第8章 清潔酸攜砂壓裂工藝探索與實踐
8.1 清潔酸液體體系研究
8.1.1 清潔酸主要靜態性能評價
8.1.2 清潔酸主要動態性能評價
8.1.3 清潔酸攜砂壓裂可行性分析
8.2 清潔酸攜砂壓裂工藝套用效果分析
8.2.1 克拉瑪依油田套用效果及評價
8.2.2 華北油田現場套用效果及評價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