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陽湖光

《碧陽湖光》是游孟憲(筆名遊子)創作的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碧陽湖光
  • 作者:遊子
作品原文
碧陽湖光
凡有湖泊的城市,城裡的湖泊就是最美的風景區。杭州的西湖自不必說,武漢的東湖也是美倫美奐的。2004年在楊州稅務學院培訓時,就住在瘦西湖邊上,常在夜間沿湖獨游,尋覓那“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意境。如果北京沒有昆明湖、濟南沒有大明湖、南京沒有莫愁湖,沒有那些因湖泊而派生的景觀和文化,城市韻味就會大大消減。水是城市的血脈,又象徵著城市的財運(風水學認為“水”主“財”),因此,城市中嵌入一汪碧波蕩漾的湖水,就是城市的一筆財富。從科學的角度說,城市中的湖泊具有“吸熱”功能,盛夏時節能大大減弱周圍地區的“熱島效應”,可以調節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沙塵。而大型的湖泊,還有防洪作用。總之,湖泊對於城市,除了能創造出讓人賞心悅目的城市景觀外,還有多重實用功能。
畢節(七星關)是座山城,自明朝建城以來,雖也曾有過河水貫城,溪流縱橫的年代,但總是缺少一個固定的、面積較大的水體。也就是說,畢節城自然生態的一個遺憾,是沒有一個湖泊。所以,當位於南部新區的碧陽湖建成蓄水,周邊的綠化、步道等配套設施基本完成後,碧陽湖就毫無懸念地成為畢節市民休閒娛樂的勝地,成為畢節城最靚麗的風景區。碧陽湖的山色湖光、湖邊的梯形廣場、兩岸的鮮花綠樹,還有那從遠方聞訊趕來的紅嘴鷗與白鷺,都化成了攝影師們鏡頭中畫面,在各種媒體上反覆出現。
我在編2012年第2期《畢節畫報》時,曾發過一個關於碧陽湖的專題,用了畢節攝影界的名宿聶宗榮老師的一組圖片,配發了我寫的短文《碧陽湖記》:
壩拱平湖,天河東來至此徊。南山雨霽,天鏡初開。映東壁朝霞,溶靈峰仙境;雙峰脫穎出,龍潭夜月明。浩浩乎聽響水轟雷,鬱郁然看五龍擁翠。巨椽文筆,畫不盡流滄新景。
閒暇日,休閒處。曲橋攬勝,看苗彝回漢共歌舞。水拍蘭槳,舟行柳浪,歡歌笑語云外響。泉清可濯纓,洗心只一掬。臥看雲舒捲,坐當湖面風,世間何物是榮辱?正留連,卻又念,何時重遊。
甲申歲臘 游孟憲 撰
現在要坦白的是,這篇短文不是特意為這組圖片配寫的,而是一篇原名《流滄賦》舊作。甲申年臘,也就是2005年2月。當時,為碧陽湖蓄水而建的流滄橋閘壩已經合攏,壩頂建了座石橋,橋兩邊的護欄上有石刻圖畫。這些石刻圖畫由若干幅黔西北的民族風情、山川地理、歷史文化景觀構成,其中就有畢節的多處名勝,如惠泉寺、響水灘以及已經消逝的畢節八景之一的“龍潭夜月”等等。這些圖畫均出自於畢節藝術家劉國旭之手。大壩承建方為了紀念大壩的落成,要立一座石碑,碑上要有一些文字。因此,國旭找到我,領我到遍地泥濘的施工現場轉了一圈,於是有了這篇《流滄賦》。
那時可能還沒有“碧陽湖”這個正式的名稱,石碑立起來時上面的標題還是《流滄賦》。短文中,我把倒天河沿岸的畢節“老八景”(南山雨霽、東壁朝霞、靈峰仙境、雙峰脫穎、龍潭夜月)與新八景”之一的“五龍擁翠”,連同浮雕的部分內容都羅列進去,極言湖面之寬闊。當時以為,這樣大的湖面是可以行船的,於是極力抒寫湖面蕩舟的快意。這塊詩碑原來是立在大壩右岸的,算是一道小小的人文景觀。但後來石橋幾度改造,這塊詩碑和國旭的石刻作品最終都被拆除了。雖然我向來都不很看重自己的文字,但對這座“把名字刻入石頭”的詩碑的拆毀,我至今深為惋惜。
因了這一片波光鱗鱗的水面,碧陽湖成了周邊的樓盤的金字招牌。“收藏碧陽湖”、“毗鄰碧陽湖”、“蒞臨碧陽湖”、“品鑑碧陽湖”等等廣告語,被印在各種賣房的宣傳單上,在城區的大街小巷到處散發。有的樓盤則更為直截,索性以“水”或“湖”做了名稱。而眾多的市民也似乎在一夜之間成了“樂水”的“智者”,從城中奔到湖邊來買房。為了選一間客廳陽台面向湖面的房子,不惜多掏上萬的鈔票。最終的結果是皆大喜歡:市民買到了心儀的“湖景房”,開發商賺足了人民幣,政府收取了稅和費。碧陽湖真的成了城市的“財富”,成了城市的一隻“聚寶盆”。
碧陽湖不算寬闊,只有三百多畝水面。但就“天賦”的城區地形而言,這已經非常難得了。碧陽湖的修建是倒天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的重點,自五龍橋以下,沿河兩岸的綠化和景觀做得非常之好。河水從現在的“同心大廈”所在的半島之下所做的兩個迂迴,讓彎彎的河和拱背的橋造出了若干韻味。曲屈的河水繞過半島注入碧陽湖,拉長了碧陽湖的風景線,把河景與湖景,以及半島之上造型別致的“同心大廈”組合成連片的風景。天朗氣清之日,站在湖水入口處的橋頭放目,三百畝水面真有些“天鏡初開”的感覺。高處的藍天白雲、遠處青黛如雨霽之後的南山、近旁的幢幢樓群,都在水中照見了自己的風姿。這時候,視線中最美麗的,就是那座湖心島了。島不大,卻險峻。右邊湖岸石壁高聳,左邊有一道石橋與湖岸連線。小島周邊林森木茂,數隻白鷺時起時落,舒展著雙翅在水面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島上是一座宮廷式的仿古建築,樓閣層迭,飛桅翹角,青瓦紅牆,古色生香。島與樓,在水中形影相接,猶如煙波中的海市蜃樓,實真似幻。
城市在變,碧陽湖周邊的配套景觀也常有變化,但大格局則是固定的。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進入,都有大道直通湖邊。如果從望城坡方向下湖,可以通過石橋進入湖心島,也可以穿過壩頂到對岸。邊上有個叫“觀湖”什麼的樓盤,搶占了碧陽湖的最佳地段,在這裡營造出了以水景為依託的一道具有亞熱帶風情的別致景觀,那座桔黃色的鐘樓聳立在臨水的斷崖上,有一點點上海外灘的影子。當年,從這裡走過壩頂的石橋,就能逐一欣賞到橋欄上的石刻圖畫。《流滄賦》中所謂的“曲橋攬勝,看苗彝回漢共歌舞”之語,便是指這些富於民族風情的舞蹈圖畫了。
過了橋,折下岸邊的步道,沿崖腳上行約二三百米,就是碧陽廣場了。廣場臨水,依地勢而建,階梯略成弧形,次第抬升,寬闊處即為廣場。再抬升數級長階,又是廣場。較之平整如鏡的單一的大廣場,這階梯式的多級廣場,反而多了些錯落跌宕。再以燈竿與景觀樹點綴其間,又添了些靈動。這裡的廣場,這些悠長的階梯,就是市民們的雙腳最常親近的地方了。
碧陽廣場和湖心島,是碧陽湖的兩個最佳去處,也是兩處觀賞碧陽湖景的最好立腳點。當然,你在此處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別處看你,你看別人是風景,別人看你也是如此。如要論時間呢,可能最好的節點是夏天的落日時分。火紅的太陽懸垂在城市的樓頂將墜未墜,天空霞光如血,湖面奼紫嫣紅。一抹淡紅為青山增色,山色溶入與湖光與霞光輝映。置身其間,總會想起江南水鄉那“漁舟唱晚”的景致,最想的,是駕一葉扁舟下湖,“水拍蘭槳,舟行柳浪,臥看雲舒捲,坐當湖面風,”細細品味那“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無限愜意。
遺憾的是,碧陽湖目前是不能蕩舟的。但最近,碧陽湖做為新建的“同心城市公園”的主體,又在進行全新的改造了。看改造後的效果圖,竟然還有許多有湖泊的大城市都沒有的“水幕電影”。用網友的話說,這簡直是“逆天”了。看施工現場,湖面已經拓寬了許多。那么,全部工程完結之後,或許就可以過一把湖面蕩舟的癮了吧。
作者簡介
游孟憲,筆名遊子,1954年生,畢節市七星關區人,系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畢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