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蛾蠟蟬

碧蛾蠟蟬

碧蛾蠟蟬中文別名為碧蠟蟬、黃翅羽衣;學名:Geisha distinctissima(Walker)分布區域中國各地。為農作物的害蟲,危害植物的全株,造成花落,減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蛾蠟蟬
  • 外文名:green broad winged planthopper 
  • 中文學名:碧蛾蠟蟬
  • 拉丁學名:Geisha distinctissima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
  • :碧蛾蠟蟬屬(Geisha) 
  • :蛾蠟蟬科(Flatidae)
  • 總科蠟蟬總科(Fulgoroidea)
  • 半翅目(Hemiptera)
  • 昆蟲綱(Insecta)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命名者及年代:Walker, 1858 
分布地域,生活習性,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田園管理,藥物防治,

分布地域

碧蛾蠟蟬(Geisha distinctissima)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與直轄市。成蟲、若蟲剌吸寄主植物枝、莖、葉的汁液,嚴重時枝、莖和葉上布滿白色蠟質,致使樹勢衰弱,造成落花。

生活習性

又稱綠蛾蠟蟬、青翅羽衣。同翅目,蠟蟬科。中國各省產茶區均有分布。為害茶、油茶、柑橘、桃、李等。成蟲體長6~8 mm,淡綠色,中胸背有4條赤褐色縱紋;前翅大,長方形,翅脈網狀,周緣赤褐色,後翅扇形,乳白半透明。在長江下游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枝梢內越冬。成蟲無趨光性,飛力弱。成、若蟲活潑善跳,喜陰濕,怕陽光,在葉背刺吸。

形態特徵

成蟲體黃綠色,頂短,向前略突,側緣脊狀褐色(圖一)。額長大於寬,有中脊,側緣脊狀帶褐色。喙粗短,伸至中足基節。唇基色略深。複眼黑褐色,單眼黃色。前胸背板短,前緣中部呈弧形前突達複眼前沿,後緣弧形凹入,背板上有2條褐色縱帶;中胸背板長,上有3條平行縱脊及2條淡褐色縱帶。腹部淺黃褐色,覆白粉。前翅寬闊,外緣平直,翅脈黃色,脈紋密布似網紋,紅色細紋繞過頂角經外緣伸至後緣爪片末端。後翅灰白色,翅脈淡黃褐色。足脛節、跗節色略深。靜息時,翅常縱疊成屋脊狀。卵紡錘形,乳白色。老熟若蟲體長形,體扁平,腹末截形,綠色,全身覆以白色棉絮狀蠟粉(圖二),腹末附白色長的綿狀蠟絲。

發生規律

年發生代數因地域不同而有差異,大部地區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枯枝中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孵化,7~8月若蟲老熟,羽化為成蟲,至9月受精雌成蟲產卵於小枯枝表面和木質部。廣西等地年發生兩代,以卵越冬,也有以成蟲越冬的。第1代成蟲6~7月發生。第2代成蟲10月下旬至11月發生,一般若蟲發生期3~11個月。

防治方法

田園管理

剪去枯枝、防止成蟲產卵。加強橘園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出現白色綿狀物時,用木竿或竹竿觸動致使若蟲落地捕殺。

藥物防治

據相關資料顯示,藥劑防治可參考山東廣翅蠟蟬
選用下列藥劑:
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
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由於該蟲被有蠟粉,藥液中如能混用含油量0.3%~0.4%的柴油乳劑或黏土柴油乳劑,可顯著提高防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