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殿,一名龍虎宮,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溪邊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溪殿
- 地址: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
- 倡建人:鄭汝霖、鄭汝楫兄弟
- 修繕人:吳必達
概況,碧溪宮與閩台淵源,
概況
明嘉清年間鄭晚丁(號碧溪)之曾孫鄭汝霖、鄭汝楫兄弟倡建。清代乾隆年間邑人吳必達修繕並建山門,並以“虎奮龍襄之地易名龍虎宮。吳必達字通卿,號碧涯,縣城溪邊人,雍正8年(1730年)武進仕,官至廣東全省水陸提督軍門調補廈門水師提督軍門帶管澎台水陸官兵。他自稱是吳真人“宗孫”,又是乾隆皇帝的親信。乾隆31年(1766年)入京陛見,隨駕謁東陵,乾隆皇帝為其母王氏91壽辰御善“萱壽延祺”聖匾並在龍虎宮之左前側樹立牌坊,現溪邊“提督衙”保留九龍蟠繞的“萱壽延祺”楠木匾額。因此,吳必達在地方上力倡“真人信仰”,在岳口真君廟有其書題的“鴻鈞再造”匾,洪塘康潯與龍宮也有其書題的“保民若赤”匾;而龍虎宮至今保存除“碧水鐘靈”匾外,尚有一副他題撰的木刻抱樹,上聯鐫:懷保眾生喜民物恬熙大哉德洋恩博,默持多士瞻風雲際會允矣虎奮龍驤。相傳吳必達還在吳本家鄉白礁購置田業作為祖廟的香火費,因此龍虎宮每年3月15日上白礁“請火”不必再添香油錢。
碧溪宮與閩台淵源
龍虎宮為石潯進縣城過道處,宮口早時為通往金門、台灣、廈門、石碼、泉州等地船舶的停靠碼頭。因此百姓雜居,商賈雲集,龍虎宮也就成了民間多種信仰的朝拜場所,致使道、儒、佛諸神並祀。山門供祀山神和土地,而且神像臉部朝內,相傳是吳必達所定,寓意是庇佑外出商人早日平安返鄉。中殿主祀保生大帝,左右配祀天上聖母和水仙尊王(包括屈原、禹帝、項羽),後進主祀先聖大儒(包括朱熹、孟子、孔子、魁星),左右安置沮誦聖帝和倉頡聖帝神位。右邊釋仔宅則供奉三寶佛祖和南海觀世音。此外,還有由金門分爐的萬府王爺(即唐代張巡,原為石潯海埭村“儒林”張姓祖王),反映了金、同兩面地的神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