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潭(1960年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編演的京劇劇目)

碧波潭(1960年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編演的京劇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碧波潭》是由中國戲曲學院(原中國戲曲學校)根據1957年田漢改編自傳奇《魚籃記》的劇本進行再度改編的歷史類京劇劇目。改編編劇為史若虛、殷野、鈕驃。

該劇目講述了張珍與金牡丹幼訂婚姻,及長投親,金寵不招白衣婿,使夜讀於碧波潭,金鯉幻化牡丹,與張相會,張珍因遊園遇真牡丹,誤與傾談,牡丹驚呼,金寵怒逐張出府。金鯉追至,與同逛燈,又為金寵所見,將二人拘回,始知金鯉與牡丹為二人。大驚,乃請包拯判斷真假,黑魚助金鯉化為包公,與同審案,包拯知真牡丹勢利,不予深究回衙。金寵再請張天師施法,金鯉乃攜張珍同逃。天兵布羅網困之,觀音出面勸金鯉隨己修煉,金鯉甘棄千年道行,忍痛剝鱗三片,墜紅塵,與張珍成為佳偶。

概述圖為劉山麗飾碧波仙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波潭
  • 類型:歷史類京劇劇目
  • 創作單位:中國戲曲學校
  • 編劇史若虛、殷野、鈕驃
劇情簡介,演出代表,戲曲表現,

劇情簡介

宋仁宗時,書生張珍與丞相金寵之女牡丹幼年訂婚。張珍因父母去世,家道中落,只得到金府投親。誰知金寵嫌貧,便冷眼相待,更想悔婚,便以“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為由,令其獨居後花園碧波潭書館讀書。潭中鯉魚仙子同情張珍遭受冷遇,便變作牡丹小姐的模樣,去書房與張珍約會,述說悔婚實非已願,兩人情投意合,約定每日二更在後花園相會。適逢上元節,牡丹隨父母至園中賞景,張珍如約前往,牡丹不知前情,高呼有賊,金宰相聞訊趕來,非常氣憤,以傷風敗俗為由,將張珍逐出府門。鯉魚仙子見張珍受到冤屈,告訴他因為父母在旁,不得不如此的苦衷,二人於是同游燈市,沒想到被金寵看見,於是將二人捉回府去。然而牡丹還在家中,二牡丹同時出現,一時難辨真偽,金宰相決定請包拯來判斷。鯉魚仙子見事不妙,急忙請水族兄弟前來幫忙。烏龜化身包拯與真包拯同至金府。包拯知金寵嫌貧愛富,不欲深究,拂袖而去。金寵又請來張天師調動天兵天將捉拿張珍和鯉魚精。鯉魚仙子被天兵天將戰敗,求觀音大士相救。觀音勸鯉魚回潭修煉,鯉魚不肯,誓與張珍同生共死。忍痛讓觀音拔掉自己身上的三片金鱗,下凡同張珍結為夫妻。

演出代表

京劇音配像工程
錄音
配像
收錄
趙燕俠、劉雪濤
張雛燕、馬順德
《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第六集

戲曲表現

改編歷程
1957年田漢根據傳奇《魚籃記》加以改編,提高了原劇思想性。中國戲曲學校史若虛、殷野、鈕驃又據此改編。王雁、王元芝又根據《碧波潭》改編了《碧波仙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