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庵碧泉寺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岩庵水庫之畔,由於寺後有懸石鐘岩、隙有泉清碧空明,故名“岩庵碧泉寺”。
此寺由唐代幽谷法滿禪師住錫開創,為平陽佛教岩庵派祖庭,被冠為“平陽佛教眾寺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泉寺
- 外文名:Biquan Temple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
- 開山年份:唐鹹通年間(公元860年之間)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文物遺存,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岩庵碧泉寺始建於唐鹹通年間(公元860年之間),由幽谷法滿禪師住錫開創(唐五燈會元),闡揚臨濟正義,一時四方僧眾雲集,法筵隆盛。清康熙年間,高僧輩出,寺院山林土地擴增千畝,僧住逾百,鼎盛非凡。
“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現有的建築是之後重建的(自解放前後仍有十一位僧人居住)。其寺歷史悠久,為平陽佛教岩庵派祖庭,被冠為“平陽佛教眾名寺之首”。
1982年,由平陽佛教協會委派上覺下空法師住持重興祖庭。法師宏願深切,培育僧才,農禪並重,帶領四眾弟子大面積開荒植樹,幾十年如一日,再次理定寺院土地相關界線及手續。為建設岩庵祖庭嘔心瀝血。法音、人民日報、電台等媒體均多次報導,多次受市、縣級政府表彰與肯定。
1994年,本寺被列入平陽縣第一批文物保護點。
1997年,法師身體欠安,由上西下永老和尚暫為住持,期間陸續更換兩屆住持,護持祖庭勤勤懇懇。
2007年,轉由法師之嫡傳弟子上智下海師父住持。
現任住持上智下海法師,年少出家,道心堅定,繼承其師之志,振興祖庭為己任。短短几年,先後修建大雄寶殿、普賢樓、觀音樓、金剛殿,耗資幾百萬元修通白水至寺院和羅垟至寺院之通山公路,為地方建設的同時,間接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得到社會各界人士高度評價與肯定。
2010年花費一百二十多萬元,將寺院四面山界(東面獅子凸觀音洞下,南面農中溪坑邊,西面水庫邊,北面鑄鐘田溪坑邊),用兩米寬石板修成,以做其寺樹林防火帶和山界界線。同時將寺院山林土地具體落實,註冊成文,並樹碑銘記以垂永久,為使岩庵祖庭發展奠定了有力保障。
建築布局
由四殿三樓二堂組成,依山起勢,傍山岩而築。寺院黃牆黛瓦、迴廊曲折,整體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進入寺院,迎面柱上懸著由原全國佛教協會理事、上海佛教協會副會長蘇淵雷題寫的門聯:“幽谷高僧故剎岩庵欣重建,羅垟白水有情國土此莊嚴”。中國前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所書的“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佳句同樣妙不可言。寺前有石塔,寺內有五代時的佛像,寺院底下有石室地道、暗室石拱門。寺前有天湖,又名碧泉湖,湖水面積約80畝。站在碧泉寺樓閣上俯瞰,周圍山巒倒映在清澈的波光中,儼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有詩云:“岩庵堪若畫,雲罩數千叢,映入碧波里,風光在水中”。
文物遺存
古碑 在寺內大雄寶殿的東南角又發現了古碑三通。它們為清同治四年(1865年)比丘立信、圓成立的“重整寺山產業碑”,1912年比丘能珞立的“功德堂募緣碑”以及1934年住持識空立的“重整寺山產業碑”。其中一通石碑保存完好,其餘石碑或殘損,或碑面風化部分字跡難以分辨。“重整寺山產業碑”寬72厘米,高123厘米,厚9厘米,青石質。它詳細記載了碧泉寺歷代住持僧人興建寺院歷程、寺院住持募化山田、草山以及信眾募捐農田等產業情況,為研究碧泉寺的歷史沿革及其寺院發展情況提供了翔實的佐證,很有文物價值。
墓塔 跨過碧泉寺大雄寶殿的右側大門,沿山路台階而上,約5分鐘行程便來到新發現的這組墓塔所在地。這裡環境幽雅、視野開闊,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其選址精妙之處可見一斑。墓塔位於海拔354米的草地上,背靠山脈自東南至西北依次分布,與此前發現的兩組墓塔位置形成一個三角關係。墓塔共3座,由塔基、塔身和塔頂構成。每座高約2.8米,相隔間距約1.18米。塔身由花崗岩條石縱橫合榫而成,上用單塊花崗岩石板做成單檐四角攢尖頂,其中一塔的寶頂為仰蓮。其餘兩座為重檐,寶瓶狀攢尖頂。中間一塔前豎一青石碑,上刻“清道光戊戌年十月初五日,皇清傅臨濟壬宗第四十二世道下德印和尚之墓”。落款文字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東南側墓塔塔身上陽刻“寂滅為樂”四字。每座墓塔背立面做有一個可以開啟的石質正方格。另外,右側建有一座小型青石質的墓塔,估計建於近現代。
墓葬 在距這組墓塔的不遠處,有上覺下空法師的墓葬。此墓葬建於1997年,仿西式做法,形狀不像塔,造型頗為獨特。提起碧泉寺,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上覺下空法師,他對於振興碧泉寺可謂居功至偉。法師(1924-1997年)系蒼南縣瀆浦鄉張家山人,自幼好學愛詩書,為人孝儉慈悲。1968年離俗出家,先後學法於蒼南雲岩蓮花洞、霞浦木蓮寺,1977年任平陽蕭江鎮鶴湖寺住持,1982年隻身來到岩庵碧泉寺。在衣食住行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僅幾年時間就把千畝之廣的光禿山坡披上了綠裝,同時又興建了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宇。他的事跡被社會傳誦,《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刊登過專門報導,他還曾當選為平陽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至此為止,碧泉寺共發現了3組墓塔群。它們各自獨立分布,從建造時間來看,可以推斷為清道光年間至民國乃至近現代,結構大同小異,具有較明顯的時代特徵。據隨行專家分析,這批墓塔群造型古樸,在全市也實屬罕見,對於研究溫州地區乃至東南沿海古代僧人墓葬型制、特點及其歷史演變提供了鮮活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於2010年本寺常住僧八人,和合共住、結夏安居、布薩自恣,同時帶領四眾正信學佛,很好的保持與繼承了岩庵祖庭之宗風。
地理位置
岩庵碧泉寺位於平陽縣鰲江鎮岩庵水庫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