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蘇氏大宗廟

碧江蘇氏大宗廟

廣東碧江蘇氏大宗廟,又稱“種德堂”、“貽謀堂”,種德堂之名取自四川眉山的“種德亭”。 碧江蘇氏大宗廟(種德堂)重建於明代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由族中的後中進士、官拜大方伯、主持過廬山白鹿書院的蘇葵與進士蘇仲組織重修建。至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建成,此年正值蘇葵中科入翰林。大宗廟,坐西向東,七開間,建制形制很高。碧江“種德堂”門口的“蘇氏大宗廟”五個字的牌匾是明代的嶺南大儒陳獻章題寫。“種德堂”建成後,輝煌了五百多年,一直成為廣東祠堂的翹首!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被毀。

碧江蘇氏大宗廟遺址,已建為順德碧江國小與順德碧江承德公園,碧江承德公園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碧江村的景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江蘇氏大宗廟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碧江承德公園、碧江蘇氏大宗廟遺址
  • 別名:種德堂、貽謀堂
  • 建造日期:重建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
  • 建造主持:蘇葵、蘇仲
  • 牌匾題寫:嶺南大儒陳獻章
歷史沿革,森嚴的等級觀念,種德之根義,

歷史沿革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蘇珥撰寫的《蘇氏種德堂永澤記》翔實地記錄了碧江蘇氏大宗廟的沿革:碧江蘇氏始祖於南宋從南雄珠璣巷南遷定居碧江,經過百年創業之後,子孫們在碧江建了一座“簪纓堂”來祭祀祖先,不久,這座可能是順德祠堂鼻祖(那時順德還沒有設縣)的簪纓堂毀於元代兵燹。明代洪武初年(14世紀60年代末),蘇氏在碧江鄉內設立了祀祖用的“望祭壇”,之後又把露天的望祭壇擴建成望祭亭。宣德五年(1430年),進一步在亭址上建起了家廟種德堂。這早期的種德堂規模不大,不過,也算得上是有絕對紀年的早期的順德祠堂了。
碧江的蘇氏大宗廟,《蘇氏種德堂永澤記》記載,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碧江蘇族在村北擇地大興土木重建種德堂,這時期族中的翰林蘇葵官至布政使,進士蘇仲官至戶部主事,二人位高權重,聲望顯赫,加上始祖是堂堂大宋太尉,所以重建的種德堂面闊七間,為等級很高的建築形制,還請了嶺南大儒白沙陳獻章題了“蘇氏大宗廟”門匾。從此500年來一直以其顯赫和宏麗被視為順德祠堂的代表,並引領著蘇氏後代各世以及同鄉他姓祠堂的不斷興建。

森嚴的等級觀念

唐代建築的等級規定:三品官堂舍,不得超過五間九架,六品以下不得超三間五架,平民百姓不得超過三間四架。
明代的住宅等級制度: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至五品官廳五間七架,六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庶民屋舍不過三間五架。雖然明代中葉以後對規格有所寬鬆,但卻絕不是錢多說了算,僭越違章的建築萬一被朝庭發現,罪名絕對不輕。

種德之根義

《蘇氏種德堂永澤記》摘錄,清 蘇珥
碧江蘇氏大宗廟,亦稱種德堂。昔老泉作《族譜引》,謂:“喜不慶,憂不吊則途人。吾所相視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初一人之身也。”則今於祠內報本以祀初祖,群溯夫一人,以共聯其骨肉手足。蓋又老泉所謂“幸未至於途人也,使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而即日對夫始祖一人之身以戴祖也。子孫善與不善,由於祖宗之所積有厚薄,是則積之宜厚,而德不可不種也。
夫種德之說,始於虞書,而種訓為布,蓋凡物之樹,必布於疆野,以使之暢茂,義固如斯矣。先人種之,宛示後人亦種之,賀知章句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誠有然矣。留耕惟在種德,種德即以貽謀,種德也、貽謀也,一以垂澤於永也。
夫人於人,先代所積之薄,可以相忘,而先代所積之厚,欣欣為之表傳諸筆墨,如蘇東坡有《種德亭詩》。
碧江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