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安鄉文明村

碧安鄉文明村

碧安鄉是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轄下的一個鄉鎮,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碧安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有獨特的漫河天然“海子”麻黑的“獨樹成林”丙抗的“大硝桐”等自然景觀,有珍貴藥材龍血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碧安鄉文明村
  • 別名:文明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碧安鄉
  • 面積:88.3
  • 人口:806人
  • 車牌代碼:雲J
  • 海拔:1395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

村情概況

碧安鄉距景谷縣129公里,是距縣城最遠的鄉,1995年被列為雲南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碧安鄉地處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54公里。東鄰益智鄉,南鄰雲中村,西鄰勐班鄉,北鄰河頭村。轄老黃村、忙片河等9個村民小組。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碧安鄉,地處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54公里。東鄰益智鄉,南鄰雲中村,西鄰勐班鄉,北鄰河頭村。轄老黃村、忙片河等9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192戶,有鄉村人口806人,其中農業人口806人,勞動力4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53人。
全村國土面積88.3平方公里,海拔1395米,年平均氣溫 20.6 ℃,年降水量116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06畝,人均耕地1.76畝,林地131031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5.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6畝(其中:田726畝,地680畝),人均耕地1.76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3103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51畝;水面面積15畝;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92戶通自來水。有19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5.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2戶(分別占總數的88.02%和63.54%)。
該村到鄉道路為等外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3輛,機車20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26畝,有效灌溉率為51.6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726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1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5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34.96%;畜牧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16.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78頭,肉牛31頭,肉羊35頭);漁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0.12%;林業收入64.8萬元,占總收入的39%;第二、三產業收入0.87萬元,占總收入的0.52%;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82%。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0.99%),在省內務工8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192戶,共鄉村人口806人,其中男性 445人,女性361人。其中農業人口806人,勞動力486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72人,傣族14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45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63平方米,擁有教師2人,在校學生17人,距離鄉中學2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3人。

人文地理

文明村位於碧安鄉北邊,距鄉政府26公里,全村有漢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5種民族,漢族同少數民族世代雜居,在這片熱土上共同創造歷史,推動全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文明是片寶地,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發展林業的重的。三弦舞、陀螺是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這裡民風淳樸,有濃厚的族風情,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日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