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碟環慈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 族:簕竹超族 BAMBUSATAE牡竹族 DENDROCALAMEAE
- 屬:牡竹屬 Dendrocalamus
- 亞屬:牡竹亞屬 Subgen. Dendrocalamus
- 組:碟環慈組 Sect. Patellare
- 種:碟環慈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竿質地較柔軟,高6-10米,直徑2.5-4(-6)厘米,竿梢下垂;節間圓筒形,深綠色,長30-45厘米,縱肋明顯,稀疏貼生棕色小刺毛,竿壁薄(5毫米);籜環具一圈木栓質而向下扣的碟盤狀物,此物系籜鞘基部的殘餘物,其外表被柔毛,直徑7.5毫米,縱長5毫米;籜環之下方有白色圈;分枝習性高(枝下高2米)。每節分多枝,主枝不明顯。籜鞘遲落,革質,背面縱肋明顯,稀疏貼生棕褐色小刺毛,鞘緣之上部長2.5-5厘米部分生成一膜質蒼白色蓖齒狀之翅,其寬可達8-10毫米;籜耳無;籜舌及鞘口均生有長繼毛或纖毛;籜片外翻,綠色披針形,長7-18厘米,寬1.4-4厘米。葉鞘背面具脊,亦有縱肋,鞘口截平,具繸毛;無葉耳;葉舌頗高,邊緣具纖毛;葉片質柔,大小多變化,一般長19-24厘米,寬2.5-3.5厘米,但大型者可長達40厘米,寬10厘米,基部為不對稱的狹窄,先端漸尖,具扭曲微糙的尖頭,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則微粗糙,次脈6-10對,再次脈7條,無小橫脈,葉柄長約5厘米。花枝為大型圓錐花序狀;假小穗多數簇生在花枝各節,聚集成球,直徑1.5-2.5厘米,其下托以堅硬而有光澤的苞片,花枝的節間暗棕綠色,粗糙,一側扁平;小穗體扁,深棕色,先端鈍,長寬均約1厘米,含小花3-5朵,另在最上方有1朵不孕小花和呈刺毛狀延伸的小穗軸;穎1或2片,短而圓,膜質,具多脈;外稃廣圓形,先端具小尖頭,內面密被氈毛,邊緣生小纖毛,9-11脈;內稃卵狀披針形,遠短於外稃,背部具2脊,脊間2脈,脊上生纖毛,內面亦密被氈毛,先端尖銳或具2脊伸出的小尖頭;鱗被無或2片,存在時為窄的線狀披針形,具長纖毛;花絲細長,能伸出小花外,花葯紫色,藥隔向上伸出為1短錐狀小尖頭,其上還生微毛;子房卵形,但基部較寬,上部生微毛;花柱1,長形,其上亦被毛;柱頭3,羽毛狀。果實(未成熟的)為囊果狀,球形,上部生微毛,下部色暗,楔形,果皮薄,易剝離。
生長環境
主要在海拔1000-1800米的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本種在雲南的各產地被視為建築竹樓的良好材料,因它不遭蟲蛀而經久耐用。傈傈 族民眾稱之為“滿朵”,意為有毒之竹類,即是指其竿材罕遭蟲害而言。
主要價值
該種在雲南的各產地被視為建築竹樓的良好材料,因它不遭蟲蛀而經久耐用。傈傈 族民眾稱之為“滿朵”,意為有毒之竹類,即是指其竿材罕遭蟲害而言。
栽培技術
1、選地:造林地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透氣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強、不積水、酸鹼度適中(ph值為45—7.0)、背風向陽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緩的山谷地帶。
2、整地:包括清山、劈雜,翻土。一般在栽植前一年的秋冬季進行全面開墾,挖地深度20—30cm,畝栽20—30株,穴規格:120×60×50cm。
3、母竹選擇與挖掘:母竹應選擇生長健壯、枝葉繁茂、竹節正常、鞭芽飽滿、無病蟲危害,胸徑4—6cm的1—2年生新竹。母竹挖掘前,先判斷竹鞭走向,再沿母竹的來鞭和去鞭方向開挖,要求保留來鞭25—35cm,去鞭40—60cm,用快刀或鋒利山鋤截斷竹鞭,截面要整齊,注意保護好筍芽,起鞭時切勿搖晃,以免傷鞭根、鞭芽,並留4—5盤枝,其餘用利刀劈斷,切口要傾斜、整齊,竹蔸及鞭根要多帶宿土。對較遠距離運輸的母竹、竹蔸還要用稻草或草袋進行包托,最好做到隨挖隨運,及時栽植。
4、栽植:竹種植一般選擇11月至翌年2月期間雨後陰天進行。種植之前,需在穴內施入基肥,每穴可施放有效肥10—20kg,或複合肥0.5—1.0kg,基肥施入後要覆蓋一層表土拌勻。種植時將母竹放入穴中,母竹鞭根與穴長方向平行放置,使根舒展,深度以竹蔸根盤表面低於穴面3—5cm左右為宜,先覆蓋表土,後填心土,分層填土、踏實,使鞭根與土壤緊密結合,踩踏時後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損傷鞭根。栽後天晴應澆定根水,再覆蓋鬆土至高出地面5—10cm,表面蓋上茅草,然後用支架支撐固定母竹稈,防止風吹搖動,影響成活。
撫育管理
1、幼竹的養護:第一次萌發新竹株,可能萌發數量較多的小竹筍,此時應及時除去細小竹筍,每株留下2—3個粗壯竹筍形成新竹株,同時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竹林內嚴禁放牧。
2、除草鬆土: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鋤草、鬆土2次,5月和9月各一次,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竹林生長。
3、水肥管理:新竹種植後久旱不雨要澆水,保持土壤濕度,對低洼山谷地,還要注意防止積水,避免爛鞭、爛筍,影響成活。施肥一般在鋤草、鬆土後施用土雜肥或化肥,第一次在5—6月,每株施尿素100—200g,可採取環溝施或用水沖施;第二次在9—10月,這時可施有機肥或化肥,每株可施放有機肥3—5kg或化肥200—300g。
4、林地套種:坡度平緩的林地內,可直接套種巴西豇豆、飯豆科雜一號、二號等固氮作物,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
5、調整竹林結構: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為3000—3600株/頃,毛竹林合理的竹齡結構由一、二、三、四度竹組成,其比例應為3:3:3:1;同時建立毛竹與其它樹種特別是闊葉樹組成的混交林,有利於抵禦自然災害,防治病蟲害,促進竹林生長。
6、科學的經營管理
(1)劈雜墾復:一般選擇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先劈草、劈雜,後由下坡向上坡進行全面深翻,平緩山地翻土深度為20—30cm,翻土時儘量把雜草壓入土中,土塊一塊壓一塊,不要敲碎,邊翻邊撿去林中石塊,挖除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樹頭等雜物:坡度陡的山地採取帶狀或塊狀深翻,翻土深度為10—20cm,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劈雜一般每年一次,全面墾復深翻4—5年一次。
(2)鋤草鬆土:培育豐產竹林,最好每年進行鋤草鬆土2次,分別在5月和9月。
(3)竹林施肥:豐產竹林一年應施4次肥,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促進春筍的早發和生長,也稱長筍肥,每公傾可施尿素375kg,採用環溝施放法。第二次應在5—6月施速效肥,此期間,春筍已挖完,留養新竹,開始抽枝展葉,地下開始行鞭,也稱發鞭肥,每公傾可施尿素375kg,可結合鋤草鬆土進行,方法是除草後撒施,然後鬆土覆蓋,也可將肥料直接施放於砍伐後的竹蔸內,先打通竹蔸內的竹節,施後復土。第三次應在9月進行,這時毛竹鞭根筍芽開始分化孕筍,也稱發芽孕筍肥,每公頃施複合肥(毛竹專用肥)225kg,施肥方法與第二次相同。第四次應在11—12月施一次有機肥,也稱發筍肥,此次可施放土雜肥、牛糞肥或堆肥,每公頃施肥7500kg,可結合挖冬筍時施放,也可用撒施後翻土覆蓋。
(4)科學的採伐合理留養母竹:採伐時間一般在竹林休眠期,對象一般是五度以上老齡竹或病蟲危害的竹子,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3000—3600株/公頃和合理的竹齡組成:1度、2度、3度各占30%,4度占10%。
7、病蟲害防治:隨時觀察竹林病蟲害發生情況,一旦發生及時採取藥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