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攝影蔚為風潮時,柯達開始注意到攝影市場逐漸成熟,因此考慮向大眾消費市場推進,於是以輕巧隨身攜帶為設計導向,在1982年5月18日推出一系列的碟式底片和專用相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碟式底片
- 外文名:Disc film
- 領域:攝影,光學
底片規格,上市反映,市場淘汰,膠片,參見,
底片規格
在一個密閉式的圓碟當中,每隔24度的夾角,便有一張8X10毫米的獨立底片室,每張碟式底片共可拍15張照片,消費者只要將底片裝入專用的相機,就可以輕鬆使用,過程當中可以隨時取出,換置於另一部相同規格的相機繼續使用,底片本身並不會因此而曝光。
上市反映
碟式相機在柯達首先推出3款之後,日本的美能達也跟進推出DISC_7機種,輕巧和方便使用的特性,讓女性消費者尤其推崇,甚至時尚品牌Coureges亦與美能達推出聯名品牌,主打精品消費市場,不過好景不常,底片本體的規格限制,讓之後市場接受度難以提升。
碟式底片需要搭配專用的沖洗鏡頭,而往往店家不願意額外採購這種配備,因此無法將正確的畫質完整沖印,某些消費者希望照片可以放大使用,也無法達到要求,1985年美能達推出能自動對焦的135底片相機之後,碟式系列的銷售狀態每況愈下。
市場淘汰
雖然柯達和美能達兩個品牌,先後共推出十餘種的碟式底片專用機,但是面對自動對焦相機的競爭壓力,以及後來90年代末期數位相機的崛起,柯達終於在1999年12月31日停止生產碟式底片,雖然3M、柯尼卡和富士底片,先後持續生產了相當的時間,但是數位相機的取而代之,仍舊讓碟式底片走入歷史。
膠片
膠片,是一種製成視頻物料。現今廣泛套用的膠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膠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捲,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膠片等等。
膠片以感光速度(din/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最常用的膠捲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膠捲,由於價格,沖片技術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數字攝影興起後,幾乎只有專業人士才會使用。但由於復古風興起的緣故,膠片又再次稍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