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碗窯博物館
- 類別:藝術類
- 地點: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
- 竣工時間:1575年
- 館藏精品:民間陶瓷
- 開館時間:2009年11月
- 票價:免費
發展歷史,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碗窯博物館擴建時出土之陶質“金瓶”推斷,元時,碗窯已有人居住生息。據巫氏宗譜載,明萬曆乙亥年(公元1575年)閩汀州連城縣姑田裡巫氏第37世瓷工窯匠巫人公(傳稱“黑人老”,公元1524——?)徙經此地,相中水、土(高嶺土)、柴兼備,適宜制碗燒瓷之生態環境,遂定居田腰(上窯上部,現毀)拓荒伐木,鑿圳引水,建窯制瓷。
11月15日,蒼南縣橋墩鎮以民間陶瓷文化為主的碗窯博物館開館迎客,這是我省為數不多的幾家非營利性民間博物館,由數十位礦老闆共出資籌建而成。
至清中後期鼎盛時,碗窯共有18條階級窯,作坊車間數百間,水碓、泥寮數10座。以每條窯可消納200個工匠製作的產品計,加上原材料、燃料提供者、運輸業者、採購商、商業服務人員、手工業者老幼親屬,全村聚居人口達上萬人。清末,碗窯生產工藝輻射拓展上至下垟、丁步頭,下至橋墩園角。碗窯儼然成浙南民窯重鎮。
解放後,碗窯手工業者回響政府號召,組織成立瓷業初級、高級合作社,期間部分採用模製灌漿工藝生產細瓷產品。1957年隨著橋墩建造水庫,以全村陶瓷手工業者為骨幹移民橋墩鎮,創辦原平陽縣陶瓷總廠,下窯建築全部拆除,僅剩現上窯一條階級窯繼續生產,碗窯遂成陶瓷總廠之附屬“日用瓷車間”。至上世紀90年代初,碗窯村落日用粗瓷也因市場萎縮,逐漸停工熄火。村民大部遷居橋墩定居,少數外出從事礦山井巷業。目前全村常住人口僅70餘人,然而其原始陶瓷生產工藝、工場尚存,村落建築形態依舊。
參觀信息
地址: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