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陽
- 特點:鐫刻文字或附圖飾
- 來源:《古代碑帖鑑賞》
- 拼音:Bei Yang
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除早期的"無字碑",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碑陽...
劉碑寺造像碑,位於登封市東南20公里劉碑村。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劉碑等人刻立。後人因碑興建佛寺,因名“劉碑寺”,又為保護此碑建碑樓,俗稱“碑樓...
1989年2月,微山縣夏鎮小官口村村民在村後薛河挖沙時發現。石碑呈長方形,下半部斷裂,青石質,下有榫頭。碑高150厘米,寬46厘米,厚19厘米。碑陽上半部鑿有尖頂...
《爨龍顏碑》始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與爨寶子碑相比,此碑較大,通高3.38米,上寬1.35米,下寬1.46米,厚...
西面(碑陽)依據王堯的《唐蕃會盟碑疏釋》一文錄入西面的漢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
高192.5厘米,寬75.5厘米,厚14.5厘米。碑陽隸書”鄭工合龍處”,碑陰篆書碑記銘文。 現收藏於黃河博物館。...
此為清未斷精拓本,二張。 碑上缺蝕似竹葉狀,故名竹葉碑。因碑陽字存之甚少,故拓之亦少。碑陰乾嘉拓本尚未斷。至嘉道間已斷為五石,碑額存右上角,碑文為...
高250厘米,寬98.5厘米,厚26厘米。清乾隆二十六年,為紀念乾隆派員堵塞中牟楊橋決口工成而立。石碑陽面鐫刻河工及建河神祠事,陰面鐫刻乾隆帝親賦《豫河志事詩...
《楊叔恭殘碑》,漢隸碑刻,此碑今稱《漢沇州刺史楊叔恭殘碑》。東漢建寧四年(171)七月六日立,隸書,碑殘。石原在山東鉅野,清喜慶二十一年歸馬邦玉,後端方...
李仲璇修孔子廟碑,東魏興和三年(公元541年)刻。楷書。現存山東曲阜同文門西側。碑陽25行,行51字。額篆書題“魯孔子廟之碑”2行6字;碑陰3列,首列在額後,7...
泰安知府朱孝純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撰書,泰山贊碑是乾隆進士、泰安知州朱孝純撰文並書,隸書字型。碑陽文35行,滿行26字,凡448字,字徑6厘米,乾隆進士,額篆...
清初拓隋寧贙碑是清代的一件拓本,現藏於故宮博物館。《寧贙碑》,墨拓整紙本,已裱為立軸。本幅縱116厘米,橫74厘米。碑圓首有穿,額正書“寧越郡欽江縣正議...
《化度寺碑 溫彥博碑》筆力雄強,筆劃厚而且陽剛十足,字的結構與《九成宮》相異。《溫彥博碑》,唐貞觀十一年(637年)10月立。楷書36行,行77字,碑額陽文篆書...
碑陰,指碑的背面。碑正面刻長篇碑文,其背面(即碑陰)僅刻一般門生故吏名字,或列書撰人及石工石師名字。多見於漢碑。...
”碑陰亦鐫刻有碑文,內容大致與碑陽類同,為楷書。此碑為現今國內發現的專為記述軒轅黃帝事跡的最早碑銘,它較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前的石刻碑銘早700多年,是...
《曹全》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縱253厘米,橫123厘米。碑陽20行,行45字,碑陰題名五列。現在西安...
霍元甲的棺木即葬於此,墓前樹立高1.5米,闊0.75米墨色墓碑一通,碑陽鐫刻"霍元甲",之墓碑陽鐫刻著霍元甲生平簡歷,霍元甲陵墓四周果木林立鬱鬱蔥蔥,形成一蔟綠色花環,...
碑亭,又名古大槐樹處,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景點,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寬二尺四寸有餘,碑冠在盤龍細雕之中篆書“紀念”二字...
李秉墓碑位於縣城東北22.5公里古營鎮北李莊村東南。墓碑高1.65米,寬0.42米,厚0.25米,碑座高0.4米,長0.6米,寬0.5米。碑樓高0.4米,進深0.4米。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