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賒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寶華鄉安慶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寶華鄉境北邊,距離安慶村委會0.5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14公里。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口衛生,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有 0.6平方公里,海拔 1240米,年平均氣溫 19℃,年降水量1485.3 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85.8畝,其中人均耕地1.09 畝;有林地45.47 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 戶,有鄉村人口 80人,其中男性 42人,女性38人。其中農業人口 80人,勞動力 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 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7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收入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村內環境衛生差,需通過硬化道路和新修排水溝渠進行村容村貌。2、居住著土木結構的農戶多,需進行維修加固和重建。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4、改善農業生產狀況,加大科技培訓。5、加大種植業和養殖業發。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5.8 畝(其中:田41.9畝,地43.9畝),人均耕地1.09 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45.47畝,均為生態林,其他面積768.73 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水稻、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4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3.86 %。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93萬元,占總收入的94.3%;畜牧業收入0.55萬元,占總收入的1.8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頭,家禽460隻);漁業收入0.03萬元,占總收入的0.38%;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89%;第二、三產業收入 0.36萬元,占總收入的0.38%;工資性收入0.41萬元,占總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樹業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15.38 %),在省內務工8人,到省外務工1人。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木薯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已實現通電、路、電話三通。全村18戶飲用井水,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有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占總數的55.56%和22.22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 畝,有效灌溉率為30.3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該村到2009年,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8戶,共鄉村人口80人,其中男性 42人,女性38人。其中農業人口80人,勞動力5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哈尼混居地),其中彝族73人, 哈尼族 7人。
到2009年底,全村享受低保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合作醫療人有97人;有五保戶1戶(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安慶村委會碑賒村低保戶名冊
姓名 | 性別 | 年齡 | 享受人員數 |
普文新 | 男 | 74 | 1 |
普牛沙 | 男 | 61 | 2 |
馬吉周 | 男 | 34 | 2 |
普金保 | 男 | 51 | 2 |
李阿才 | 男 | 42 | 2 |
瞿占福 | 男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