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鑒偽法

古代碑帖作偽有重刻和翻刻法、偽刻法、嵌蠟填補、染色充舊、題記作偽、影印和鋅版、刮、補、塗墨、套配、印章、墨氣和裝潢作偽等手段。重刻和翻刻即原物已毀或早已失傳,因而重刻的叫重刻本。這種本因為原石不存在,拓本又極稀少,或已成為孤本,或者根本就沒有傳下來,因此重刻本的價值不可低估。但重刻本往往不只一種,也有先後、優劣之分。如秦《嶧山碑》傳說為魏武推倒,邑人火焚而不傳。杜甫嘗有云:“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則可見唐時已有摹本,惜今也不傳。今所傳者,唯宋淳化四年八月鄭文寶以南徐鉉摹本,重刻於長安。嗣後以長安本為祖本轉為摹刻的有紹興、浦江、江寧、青社、蜀中、鄒城等地。

簡介,其它,偽刻,

簡介

古代碑帖作偽有重刻和翻刻法、偽刻法、嵌蠟填補、染色充舊、題記作偽、影印和鋅版、刮、補、塗墨、套配、印章、墨氣和裝潢作偽等手段。
重刻和翻刻即原物已毀或早已失傳,因而重刻的叫重刻本。這種本因為原石不存在,拓本又極稀少,或已成為孤本,或者根本就沒有傳下來,因此重刻本的價值不可低估。但重刻本往往不只一種,也有先後、優劣之分。如秦《嶧山碑》傳說為魏武推倒,邑人火焚而不傳。杜甫嘗有云:“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則可見唐時已有摹本,惜今也不傳。今所傳者,唯宋淳化四年八月鄭文寶以南徐鉉摹本,重刻於長安。嗣後以長安本為祖本轉為摹刻的有紹興、浦江、江寧、青社、蜀中、鄒城等地。

其它

另一種原因尚有人間,因路遠推拓不便,或因年代遠字跡模糊缺損,碑商依舊拓重刻冒充原石的叫做翻刻本。翻刻本大都倉促刻成,刻工又多半是文盲,字畫錯謬很多,而且原碑尚在,因此沒有什麼價值。這類刻本乾隆、嘉慶以後種類很多,有石刻、木刻、灰漆、泥牆刻等。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或泥土製版翻刻的最多,因本輕利重翻刻便易,較木石刻的更為粗劣,而流通上市的也最多。翻刻本的名目上至秦漢,大至四山摩崖,無所不有。雕版一次往往只拓四五十份,也有拓十幾份的。版即損壞的。因此初拓還比較逼真,到後來就面目全非了。

偽刻

偽刻是假造者根據書本上的資料,杜撰成文,書寫刻成的叫偽刻。偽刻因為是沒有根據的杜撰,更不如翻刻,毫無價值可言。偽刻為了騙取人們的信任,往往謊稱某月某地出土。有的以拓片騙人,有的乾脆連石刻一起出售。如漢《營陵置禮碑》、《張飛立馬銘》、《陶宏景墓誌》等就是這類偽刻。漢碑偽作,明代已經不少,且書法面貌酷似,沒有一定經驗的人,很容易信偽為真。
清中葉以來考據學很盛行,後來定海方若又著《校碑隨筆》一書,專論名碑字畫損泐年代,如漢《廬江太守衡方碑》,碑內“將”字未損,為明末清初時拓。北魏《馬鳴寺碑》尚未斷裂是道光以前拓本。作偽的就依其說,將原碑損壞字或斷裂處,在碑上嵌蠟填補以充舊拓。故凡舊拓帖發現在考據處顯得筆力軟弱可疑的,或者發現紙墨不夠年代 ,絕色不正路的,都要引起注意,非經仔細研究,萬不能隨便論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