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倯

碎倯,陝西西府方言,表貶義,經常在罵人的話中用“碎倯”“懶倯”的口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碎倯
  • 地理位置:陝西
  • 類型:方言
起源,典故,今義,

起源

在西府方言中,有一個字出現的頻率很高,它既可以用來形容極多、極高、極大等,又能用來形容這些詞的反義詞,極少、極低、極小等。這個放之四海皆能用的字,就是倯,音“sóng”。黑成倯了、慢成倯了、餓成倯了,還有一個瀟灑的詞語“倯管”。

典故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個特殊的字,看看“倯”字的前世今生。《方言》中這樣寫道:“庸謂之倯,轉語也。”在《廣韻》中,我們也能找到這個字的蹤跡:“倯,息恭切,平鐘心。”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曾為此註:“今隴右人名孏為倯。”孏同懶,“倯”義為平庸,懶,愚蠢。
王應璽著的《西府方言》中寫道,《後漢書·杜根傳》也曾為“倯”做註解:“言為人傭力,保任而使也。”由此可以知道,“倯”即後世所說的“酒保”,在古代社會,酒保近奴。所以“倯”為罵人之語,西府人經常在罵人的話中用“碎倯”“懶倯”的口語。

今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倯”字逐漸表示人呆頭呆腦。這樣的表示在西府方言中非常明顯。一般長輩對晚輩、同輩之間,都會用“倯”字來形容對方。“該碎倯,就不是個好東西。”這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話,但這句話的意思,卻不全是批評、嘲諷之意,在這句話里,還飽含著對對方的失望,還有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倯”這個字雖然是貶義,但並非髒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