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藤,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綠花崖豆藤Millettia championii Benth.的根。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涼血散瘀,祛風通絡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面神經麻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硬骨藤
- 別稱:白跌打、水苦楝、羊藥頭、老京藤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崖豆藤屬
- 種:綠花崖豆藤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涼血散瘀,祛風通絡。
主治
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面神經麻痹。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硬骨藤鮮根皮搗爛,酒炒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2、治面神經麻痹:硬骨藤鮮根皮搗爛,調醋外搽患側。(《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根皮搗爛調敷;或浸酒擦。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剝取根皮,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藤本。莖紅褐色,皮孔散布,除花序外幾無毛。羽狀複葉長10-20厘米;葉柄長3-5厘米,葉軸上面有狹溝;托葉線形,狹長,長2-3毫米;葉腋有多數被毛的芽苞葉;小葉2(-3)對,間隔1.5-3厘米,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4-6(-7)厘米,寬1.5-2(-3)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基部圓形,兩面均無毛,光亮,側脈5-6(-7)對,近葉緣環結,細脈很明顯,兩面均隆起;小葉柄長約3毫米,被微毛;小托葉針刺狀,長約1.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長15-20厘米,生花枝細長直伸,長6-8厘米,花序軸密被細柔毛,花密集,單生;苞片卵形,小苞片同形,貼萼生;花長約1.2厘米;花梗長3-4毫米,被微毛;花萼闊鐘狀,長約2毫米,寬約4毫米,無毛或被微毛;萼齒短,鈍圓,邊緣有短絨毛;花冠黃白色,偶有紅暈,花瓣近等長,旗瓣圓形,徑約9毫米,無毛,無胼胝體,瓣柄長約2毫米,翼瓣直,基部具2小耳,龍骨瓣長圓形;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花盤筒狀,子房線形,無毛,基部狹窄至短柄,花柱甚短,上彎,胚珠多數。莢果線形,狹長,長6-12厘米,寬0.5-1.2厘米,扁平,頂端斜尖,基部具短頸,弧狀彎曲,果瓣薄,有種子2-3粒;種子凸鏡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m以下的山坡草灌叢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