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丹環境暴露

硫丹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吸入、食入、經皮膚吸收,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生物效應,體內和體外效應,毒性閾值,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人體效應,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人體防護,健康監測,泄漏應急處理,滅火方法,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近年來,硫丹在魚類及茶葉中的殘留量,受到各國學者的廣泛重視和關注。各國家對日常食物的抽查分析發現,食品可檢測到硫丹的殘留。近期研究表明,硫丹具有持久性和雌激素效應,在南北極的生物體內和積冰中均發現了硫丹的殘留。
由於硫丹的廣泛使用,導致其在土壤、水源、大氣和蔬菜水果中普遍存在。歐洲空氣污染物長程飄移監測和評價(EMEP)東部氣象合成中心最新的模型數據顯示,硫丹從中歐地區釋放後有可能傳播到格陵蘭的北大西洋地區。
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開發中國家出現的先天身體紊亂、智力低下及農場工作人員和村民的死亡與硫丹的過量或不當使用及處理相關。硫丹中毒事件的大量報告,對硫丹的高毒性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硫丹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刺激可使實驗動物產生神經中毒的症狀。硫丹還會對血液產生影響並導致腎臟中毒。硫丹的異構體的毒性要強於異構體。

暴露途徑

硫丹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吸入、食入、經皮膚吸收。

生物效應

體內和體外效應

急性毒性硫丹對魚類高毒,對蜜蜂和鳥類有較強的毒性。硫丹無明顯致敏作用,但對眼和上呼吸道有一過性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損害。大白鼠急性經口LD50:18~43mg/kg,急性吸入(4h)LC50:12.6~34.5mg/L。魚LC50(96h):0.002ml/L。
慢性毒性
生物積累性:由於硫丹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徵,很容易在脂肪中發生蓄積,從而導致有機氯農藥從周圍的環境介質中逐步轉移富集到生物體內,並通過食物鏈的放大作用達到中毒濃度,它們的生物富集因子(BFC)是4000~70000。另外,硫丹在狼、海豹、鯨魚等一些特定物種體內的生物放大作用要高於魚類。
文獻指出,硫丹可以導致動物免疫能力下降,增加動物感染傳染病的機會,表現為淋巴組織萎縮,改變T-B細胞比例導致細胞凋亡和調整細胞損失,造成免疫功能紊亂,長期暴露會導致惡性淋巴腫瘤。硫丹及其代謝產物能夠通過孕婦轉移進入嬰兒體內,對嬰兒產生免疫毒性、神經毒性和內分泌干擾作用,硫丹還能導致陸生和水生生物內分泌紊亂,包括兩棲類動物的生理缺陷、魚類皮質分泌的減少、鳥類生殖器官的缺陷、哺乳動物荷爾蒙水平的改變、睪丸萎縮和精子數量減少等現象。
致癌性
硫丹不是哺乳動物的致癌劑。
致畸性、誘變性
慢性中毒的研究結果顯示,受熱分解可釋放出氯和氧化硫煙霧,對大鼠有致畸性。長期接觸硫丹的人有癲癇樣症狀出現。其毒性能夠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損害運動中樞、小腦、腦幹。一般表現為頭痛、痙攣、口吐泡沫、嗜睡、震顫和驚厥。此外,可以損害肝、腎、呼吸系統。
誘變性不是硫丹對哺乳動物的潛在危害。

毒性閾值

毒性:屬高毒類,對幾乎所有種類的生物均具有毒性。對水生生物體,尤其是水生無脊椎動物,具有很強的毒性。硫丹在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中的危害質量濃度在0.023μg/L左右。
急性經口毒性:大鼠LD50為18~43mg/kg;小鼠LD50為6.9~13.5mg/kg;人最小致死質量分數為50 mg/kg。
急性經皮刺激:大鼠LD50為78~130mg/kg。對魚類具有較強的急性毒性:淡水魚類的LC50為0.17~4.40µg/L;海水魚類的LC50為0.09~3.45µg/L。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斑馬魚的代謝研究發現,硫丹對肝和腦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乙醯膽鹼酯酶有顯著影響。硫丹對斑馬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增強效應,在0.17~0.74µg/L範圍內對乙醯膽鹼酯酶具有抑制作用。受到硫丹的環境脅迫時,魚體內產生過量的O2,SOD活性升高。

人體效應

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人體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後會中毒,一般表現為頭痛、頭暈、瞳孔收縮、噁心、痙攣、口吐泡沫,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運動中樞、小腦、腦和肝、腎、生殖系統等。人體過度接觸可導致急性中毒,成人口服最低致死量為50~500mg/kg。

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必須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2)眼睛防護:建議佩戴護目鏡。
(3)皮膚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戴防化學品手套。
(4)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健康監測

生產車間要定期檢測、評價車間空氣中有機氯農藥濃度,使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對生產工人要定期進行健康體檢,一旦發現早期損害需及時脫離和治療,有效防範職業性中毒。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內人員,對泄漏區域進行隔離,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穿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時避免揚塵,小心掃起,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時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收集回收或運到廢物處理場所經無害處理後廢棄。

滅火方法

本品雖不易燃,但在高溫條件下會分解出有毒物。若發生火災,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選用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沙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