硐廣村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戈塘鎮的香車河畔,硐廣村總計523戶2484人,80%為苗族,數百戶苗族民眾沿襲著古老的香文化,靠著制香,維持著全村人的基本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硐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戈塘鎮的香車河畔
- 人口:2484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在新式生產方式的指導下,年產香6000餘萬根,銷往省內外,年收入達到120餘萬元。也因此,香車河曾經兩次登上中國最有專業權威的旅遊雜誌《中國旅遊》,風光一時。
香車河畔屬於硐廣村,由巧硐、硐廣等12個自然寨子組成。至今還沿用古法制香的主要是巧硐和硐廣兩個寨子。周圍為苗族聚居,中間以布依族為主,兩個寨子隔河相望。制香是村裡的傳統副業。大部分民眾都靠制香賺取家庭的零用錢,維持著家庭的正常周轉。鎮和村就緊緊抓住這點作文章,把制香作為全村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村成立了以支書為組長的制香領導小組,村“兩委”班子和各村民組組長為成員。下面由民眾選舉產生,組織了制香協會,村委會主任擔任協會會長,由民眾推選出10人組成協會班子,聘請寨中3名60多歲的老人擔任技術指導;發展協會會員400餘人;會員每年籌集少量資金,作為協會人員必須的活動費用。協會人員採取以戶為單位進行分散式生產,農戶只知道生產,產品出來後就交給協會,從協會班子中明確 3人專門負責組織收購外銷,收購價格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據介紹,平均10來天就可組織一車外銷,產品銷往縣內、州內及雲南、廣西等地。每年產香6000餘萬根,收入120餘萬元。制香人家每戶每年純收入達到3000餘元,許多人家靠制香維持著生活和發展。
在硐廣村村口設有“官廳”。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初三日村民們都要很隆重的拜官廳。七月十五還要舉行孩子們最喜歡的“打香架”活動,冬月初一有“擀香節”。家家戶戶上香,去趕場賣香,有點象“香文化日”。遇到重要日子還要插“路香”。香要從家門口開始插,一尺一香,一直綿延到岔路口,反正硐廣有的是香。媳婦在嫁過來之前都要學習制香,這是一門手藝,也是一種傳統,如果不會,丈母娘及雙方父母就不會同意這門婚事。成親後,小倆口要來祭拜香祖,化紙線,還要共同挑“同心泉”里的水。就在香祖廟旁邊,半洞穴式的。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5.00畝(其中:田0.00畝,地155.00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4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無路燈。全村有2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54%和3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28口。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3.40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頭,肉牛4頭);林業收入0.1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4.50萬元,占總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1482.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占勞動力的 38%),在省內務工30人,省外0人。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28戶,共有鄉村人口106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46人。其中農業人口106人,勞動力7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6人,漢族8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4人。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則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轉龍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3.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00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村務。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0人。該村有團員4人。
地圖信息
地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