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杜鵑(原變種)是常綠灌木,高1-3(-5)米。幼枝帶紫色,散生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硃砂杜鵑(原變種)
- 高:1-3(-5)米
- 長:3-6(-9)厘米
- 寬:1.5-2.5(-5)厘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葉革質,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匙姜戒,頂端鈍圓至銳尖,有短尖頭,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長3-6(-9)厘米,寬1.5-2.5(-5)厘米,上面常為灰綠色,鑽朵無鱗片,下面灰白色,密被鱗片,鱗片小,不等大,相距等於其直徑或近鄰接;葉柄長0.5-2厘米。花序頂生,傘形,常具花2-4朵匪重主;花梗長0.5-1厘米,通常下彎;花萼小,長1-2毫米,波狀5裂,外面和邊緣有或無鱗片芝嘗婆;花冠筒狀,向上稍擴大而呈狹鐘狀,長2.5-3.8厘米,常為硃砂紅色,5裂至上部1/3,裂片開展,頂端圓或鈍尖;雄蕊10,不等長,稍短於花冠,花絲下部被疏柔毛;花柱基部被疏柔毛,稀無毛。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1厘米,密被鱗片;果梗短,彎曲或下彎。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 900-4 000米的山坡灌叢、竹林酷諒榆厚、冷杉、杜鵑林或松林中及河谷針葉-闊葉混交達抹墓林下。戀企厚付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