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供星月菩提

硃砂供星月菩提

據藏傳佛教記載,硃砂供最早的形成解釋是由於喇嘛經常將佛珠佩戴在紅色的褂子之外,由於雨水,潮濕,與日曬,佛珠漸漸沾染了袈裟上面的朱紅色,使得佛珠包漿之中浸染了紅。因為在藏傳佛教之中硃砂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最早就將這種沾染了紅色的佛珠叫做硃砂供佛珠。可是,在此之後,又有了新的硃砂供的形式。把遇高溫有毒的硃砂替換掉,用僧袍顏料,健康無毒,可以貼身佩戴,多用於藏民念經或者飾品佩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月菩提
  • 外文名:Bodhi
  • 顏    色:暗紅色,橙紅色,褐紅色,紫紅色
  • 原材料:星月菩提子
  • 分    類:宗教用品
  • 形    狀:元寶
傳說,由來,內地工藝,

傳說

相傳喇嘛經常將佛珠佩戴在紅色的褂子之外,由於雨水,潮濕,與日曬,佛珠漸漸沾染了袈裟上面的朱紅色,使得佛珠包漿之中浸染了紅色,再加上長期念珠表面氧化包漿,珠子繼而更加紅潤油亮的包漿,深受菩提愛好者艷羨。
硃砂供硃砂供

由來

另一種說法是紅教的喇嘛,在修一種密宗之法的時候,必須雙手塗滿硃砂、持咒,時間久了以後,這硃砂會慢慢沁進珠體,導致星月變紅,最好的硃砂供星月是呈現雞血紅,放在正常陽光底下觀看,可以明顯的看到雞血紅的顏色,相當漂亮。
而現在多數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尤其是在西藏大多數的硃砂供,都是教眾在用自己的佛珠加持念佛之後,將自己的佛珠,至於放有硃砂的容器之內,並焚香供奉起來,這樣的硃砂供念珠的特點在於,紅色大部分集中於佛珠的串孔兩側也就是打孔的地方較深,因為佛珠經加持,手盤過的地方肯定會將硃砂的顏色消磨,所以這樣硃砂供奉的念珠比較好區分。
硃砂供星月菩提

內地工藝

有個別玩家可能是過於追求老的硃砂供珠子,於是用現代侵染工藝在新的菩提佛珠上進行硃砂染色。先將珠子拆散,然後將酥油(此酥油不是寺廟裡酥油燈用的油,而是可食用的固體酥油)和硃砂混合,放在鋁合金的容器中至於電磁爐上加熱,溫度到80-130℃的時候酥油融化,用筷子攪拌均勻之後將念珠散珠均勻的倒於容器中,小火煮半個小時,然後關火待油冷卻凝固,將珠子取出,清理,陰乾,最後串好,這樣的方法珠子太過於艷紅,不容易易盤到暗紅,珠子看上去比較賊,更不能達到極品暗紅色效果。
藏傳古法工藝是傳承寺廟的一種工藝,加以改良,替代原有毒的硃砂,選用僧袍顏料,然後再用手盤和機器快速包漿開片,這樣下來更加漂亮,西藏拉薩是藏傳佛珠發源地,比較常見,比較多。
藏傳硃砂供的真實起源詳解,在藏地各大寺廟與唐密祖庭陝西大興善寺,傳承著藏地千百年的古法浸染工藝。原來該工藝實源自漢地的煉丹技術,在唐朝由僧人傳至藏地,後經密宗發展衍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傳硃砂供製作工藝,採用二十幾味藏藥,低溫浸染使珠子上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老硃砂供念珠有紫紅色、有棕紅色、有橘紅色、褐紅色,黑紅色,其主要原因為每位僧人所傳承並掌握的藏藥配方不盡相同。因此,硃砂供的顏色,不是簡單的硃砂色,而是多味藥材的調和色,每顆珠子均需歷經數十遍的浸泡和打磨,一串依照古法製作的硃砂供念珠從選料到加工完成,至少需要90天。硃砂供極難製作、成品率低,每條珠子都經過數月磨練,需要二十餘種藏藥精華,十餘遍打磨拋光。所以流傳下來的老硃砂供念珠更珍貴,多半幾千或者上萬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