硂

“硂”基本解釋為舊時一種敘官制度,按資歷或勞績核定官職的授予或升遷,硂選,硂錄。現作銓衡,衡量輕重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硂
  • 外文名:Quan
  • 注音:quán
  • 同義字:銓
  • 筆畫數:11
  • 部首:石
  • 筆順編號:13251341121
  • 鄭碼:GOC,U:7842,GBK:B36F
部首筆畫,基本解釋,古籍解釋,引申,

部首筆畫

部外筆畫:6
五筆86:DWGG
五筆98:DWGG
倉頡:MROMG
筆順編號:13251341121
四角號碼:186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842

基本解釋

1、衡量輕重:~衡。
2、古代稱量才授官,選拔官吏:~敘(舊時一種敘官制度,按資歷或勞績核定官職的授予或升遷)。~選。~錄(選擇錄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𠀤音詮。同銓。詳銓字注。

引申

作名詞使用:
1、形聲,從金;全聲。本義:稱重量的器具,即秤
2、同本義,銓,衡也。——《說文》;稱謂之銓。——《廣雅·釋器》;夫挈輕重不失銖兩,聖人弗用,而縣之乎銓衡。——《淮南子·齊俗訓》。
3、銓衡
4、 指古代史書中解說、評議一類的文字,後之史家,或謂之論,或謂之序,或謂之銓,或謂之評。——宋· 鄭樵《通志
5、姓
作動詞使用:
1、稱量,衡量,鑑別。無銓度天下之眾寡。——《國語·吳語》。註:“ 稱也”,考量以銓。——《漢書·王莽傳》。
2.、銓次(衡量而排定次序);銓序(評論文章的品第序次);銓判(審度判斷);銓材(衡量才能)
3、 根據資格條件選授官職 [select by qualification] 而翁長銓。——明· 崔銑《洹詞·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排列。如:銓貫(編排連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