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頭青斷裂帶金成礦系統與深部勘查突破》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礦金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楊立強、李金魁、李建波、王中亮、扈守全、李京濂、梁超、張昆明、晁陽、叢志毅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頭青斷裂帶金成礦系統與深部勘查突破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礦金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楊立強、李金魁、李建波、王中亮、扈守全、李京濂、梁超、張昆明、晁陽、叢志毅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70032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7-2-1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簡介
膠東是中國第一大金礦集區,深部資源潛力巨大。區內金礦床嚴格受NE-NNE向招平、焦家和三山島等斷裂帶控制,其中規模最大的招平斷裂帶內已探明金資源量超過1500t,且80%聚集於斷裂帶北段走向破頭青斷裂帶控制的玲瓏金礦田內,然而破頭青斷裂帶內巨量金富集機理與構造控礦規律尚缺乏系統研究,成礦模式和金礦床賦存規律亟需被揭示 。在國土資源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礦金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項目組產學研結合,開展破頭青斷裂帶金成礦系統研究與深部勘查實踐,取得理論技術創新和找礦重大突破。
1. 厘定破頭青斷裂帶金礦化時空結構,揭示多種金礦化共存和巨量金富集機理。
浸染型和蝕變岩型金礦化賦存於韌性+脆-韌性變形的斷層核部位,碎裂岩型/角礫岩型和石英脈型金礦化產出於斷層核下盤破碎蝕變帶內,成礦流體分別以滲透流和隧道流為主;斷裂帶內硫化物含量和金品位的空間變化及H2O-CO2和H2O包裹體組合特徵,表征斷裂構造遞進變形控制流體流動方式和金礦化時空結構的變化,流體不混溶和硫化反應是主導成礦機制。
2. 構建破頭青帚狀斷裂系構造控礦動力學模型,查明金礦床(體)三級賦存規律。
近EW向破頭青斷裂及其下盤由NE向SN逐漸偏轉的系列次級斷裂/裂隙組成由南西收縮向北東撒開的破頭青帚狀斷裂系,控制了玲瓏金礦田的形成與演化及定位 。主幹斷裂內賦存蝕變岩型金礦床,次級斷裂和裂隙內發育石英脈型金礦床,斷層破裂傳播受阻處金礦床(體)集中產出,被Pradeepkumar博士評價為“對膠東金礦區構造背景的研究有重要貢獻”。
3. 集成找礦標誌/信息和方法技術組合,有效解決了隱伏礦體定位預測難題。
破頭青帚狀斷裂系控制的絹英岩化蝕變和石英-硫化物細脈帶是主要找礦標誌,低密度、低磁化率、高電阻率、高極化率、Au-Ag-Cu-Pb-Zn-Fe正高異常是關鍵找礦信息;據此優選集成“構造觀測+重磁測量確定控礦斷裂帶→蝕變-流體填圖+電磁測量圈定含金蝕變帶→構造解析+構造疊加暈預測靶區→鑽探+坑探圈定金礦體”的多層次勘查模型,為隱伏礦體定位預測提供了最佳方法技術組合。
4. 分級圈定找礦靶區,經工程驗證,實現深部找礦突破,綜合效益顯著。
提出嶺南-羅山和阜山-東風2處成礦遠景區,圈定嶺南和羅山金礦床Ⅰ號礦體群深部、Ⅱ號和Ⅲ號礦體群外圍6處有利成礦地段,在Ⅰ號礦體群深部圈定找礦靶區6處和靶位27個,在Ⅱ和Ⅲ號礦體群外圍圈定找礦靶區10處和靶位48個。投入鑽探6.6萬餘米、探礦巷道1.1萬餘米, 經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新增(332+333類)金金屬量152.5噸,潛在經濟價值約174億元,近三年累計新增利潤約15.8億元、新增稅收約19.8億元,發表系列論著(含8篇ESI 1%高被引論文),取得成礦理論探索和深部找礦突破的雙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