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人民文學權威出版)

破戒(人民文學權威出版)

《破戒(人民文學權威出版)》是2008年4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島崎藤村 。譯者是陳德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戒(人民文學權威出版)
  • 作者:[日] 島崎藤村
  • 譯者:陳德文
  • 出版時間:2008年4月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245 頁
  • ISBN:9787020065226
  • 定價:16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破戒》是名著名譯插圖本叢書之一。2003年初,本著優中選精的原則,我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中精選出60種深受讀者喜愛的外國文學名著新組成了名著名譯插圖本叢書。該叢書一經推出,就以其深厚雋永的內涵、優美濟的譯文和曲雅精緻的插圖博得廣大讀者的厚愛,他們紛紛來信來電,對叢書的出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希望增補一些新的品種。

作者簡介

島崎藤村(1872~1943),日本詩人、小說家。原名春樹,別號古藤庵,又號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於長野縣築摩郡一古典學者家庭,卒於1943年8月22日。1887年進明治學院。接受基督教洗禮,為《女學雜誌》翻譯介紹英國詩歌。結識北村透谷等人後,共同創辦《文學界》,投身於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開始創作新詩。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創作詩集《嫩菜集》,獲得了新體詩人的名聲。其後相繼發表《一葉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詩集。1904年彙編成《藤村詩集》。這些詩謳歌勞動和愛情,要求個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權運動失敗以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徘徊、憂鬱的心情。他的詩 以洗鍊的雅語和流暢的詩體歌詠青春的悲歡,為日本近代詩開拓了道路,對日本現代詩歌有很大影響。
隨後,他的興趣轉向散文,並於1906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破戒》。小說塑造了一個熱心教育事業的青年教師瀨川醜松的形象。醜松是新平民,為避免社會的歧視,隱瞞自己的出身。後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響,公開了身份,以致不能繼續任教。作品揭露野蠻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種惡勢力,博得廣泛讚揚。藤村的自然主義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確立。
藤村筆下的人物,大多有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創作手法由浪漫主義轉為現實主義,但受到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的影響,又具有自然主義特點。 島崎藤村是一位既勇於剖析自己,又敢於揭露社會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蓮華寺也可供外人寄宿。漱川醜松忽然決定搬遷到這裡來,他定租的房問在二樓與廂房相連的拐角處。這寺院是信州下水內郡飯山鎮二十多個寺院中的一座,屬於真宗教派的古剎。站在樓上憑窗遠眺,隔著高大的老銀杏樹,能望見飯山鎮的一部分。這個小鎮保持著古老的風貌,不愧為信州首屈一指的佛教聖地。房屋是奇特的北方式樣,從木板房頂到冬季防雪用的別致的庇檐,以至隨處可見的高大寺院和樹梢,這一切古色古香的市鎮景象,盡在香菸縈繞之中。透過窗戶朝前望去,最顯眼的要算醜松現在供職的那所國小的白色建築物了。
醜松想起要搬家,是因為他現在住的地方發生了一起令人極不愉快的事情。本來,要不是一伙食便宜,像這樣的房間是不會有人樂意住的。牆上糊滿了紙,顏色已經被煤煙燻黃了;簡陋的壁龕里掛著裱糊的立軸。此外只有一個破舊的火盆,簡直是一間與世隔絕的寂靜的僧房。這個地方同目前擔任國小教員的醜松的處境相對照,不禁使他感到無限淒涼。
在他現在寄宿的旅館裡,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約摸半個月以前,有個姓大日向的闊佬,為了到飯山醫院住院治病,帶著隨從由下高井地方來到此地,臨時寄宿在這家旅館,不久就住進了醫院。不消說,他手裡有的是錢,住著頭等病房,常常攀著女護士的肩膀在長廊里走來走去。那種奢華的派頭自然引起人們的注目。有些人出於嫉妒,居然風言風語地說:“他是穢多”。這事很快在許多病房裡傳播開了,所有的病號一齊騷動起來。人們捲起袖子強迫院長:“立即趕他出去,快快!否則我們全體出院!”儘管有錢,也拗不過這人種的偏見。一天傍晚,在暮色蒼茫中,大日向被迫鑽進了轎子,給抬出了醫院,就那樣又回到了旅館,院長每天來這裡出診。可是旅館裡的人又不答應了。醜松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旅館裡,大家正齊聲喊叫:“把老闆娘叫出來!”房客們肆無忌憚地破口罵道:“真齷齪!真齷齪!”“什麼齷齪!”醜松心裡異常氣憤,他暗自同情那位大日向的不幸,慨嘆這種蠻不講理的非人待遇,哀憐穢多種族的悲慘命運。原來,醜松自己也是一個穢多。
看樣子,醜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信州人。無論是誰,都會認定他是佐久、小縣一帶山區長大的青年。二十二歲那年春天,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長野師範學校,取得正教員的資格。醜松一踏上社會,首先就來到了飯山,迄今整整三年了。飯山鎮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位熱情的年輕教師,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原來是個穢多,一個新平民。
“那么,您打算什麼時候搬過來呢?”
蓮華寺住持的老婆走過來跟他打招呼。她年紀在五十歲上下,穿著茶色的碎花外褂,清瘦而白皙的手裡捻著佛珠,站在醜松面前。
按照當地習慣,人們都尊稱這位留頭髮的尼姑為“師母”。她雖說上了年紀,卻多少受過些教育,口齒也還伶俐,似乎對城市生活並非一無所知。她臉上露出關心人的樣子,習慣地低聲念著佛,等待對方的答話。
這時醜松也在盤算。他真想對她說明天或者今晚就搬過來,無奈手頭連搬家費都沒有。他只有四毛錢,四毛錢當然辦不了什麼事。眼下還要付旅館的房錢。月薪要等後天才能領,不管願意不願意,也只得等下去。
“這樣吧,後天下午搬過來吧。”
“後天?”師母疑惑地瞧著對方的臉。
“說後天搬有什麼奇怪的呢?”醜松的眼睛裡忽地一亮。
“啊!後天不是二十八嗎?倒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原想您也許要到下個月才搬過來呢。”
“嗯,真說對啦。其實,我也是臨時想起要搬的啊。”醜松若無其事地改口說了一句,故意把話題岔開。旅館裡發生的事情使他心緒紊亂。每逢人家問到或談論這件事,他總有些惶恐不安。他本來就有個毛病,大凡牽涉到穢多之類的事,從來都是避而不談的。
“南無阿彌陀佛!”
師母嘴裡念著佛,就不再往下細問了。
離開蓮華寺的時候是五點鐘。學校的功課一結束,醜松就直接到這裡來了,所以身上仍穿著上課的服裝。舊西服上沾滿了粉筆灰和塵土,腋下夾著小包袱,裡面包的是書籍和筆記簿,而且腳上還穿著木屐,隨身帶著飯盒。他懷著屈辱的心情返回鷹匠街的旅館,這種心情是許多勞動者在人群面前常常感覺得到的。在秋雨初晴的夕陽下,街上的房屋閃閃發光。濕漉漉的道路擠滿了人。有的站在那兒望著醜松走過去;有的竊竊私語談論著什麼;有的臉上帶著極其輕蔑的神色,仿佛在說:“那兒走著的是什麼人呀?嗯.是教員吧?”當醜松想到這些人就是自己教的那些學生的父兄時,立即感到厭惡和氣憤,心裡很不自在,低著頭只顧朝前走。
本街的那家書店是最近才開張的。店門口貼著新書廣告,是用毛筆寫的大字,很惹人注目。這是《懺悔錄》的廣告,上角寫著豬子蓮太郎先生著,還註明了定價。他早在報紙上見過這本書的廣告,一直盼望快些出書。醜松停住腳步,他只要一想起這位作者的名字,心裡就激動得怦怦直跳。他看到兩三個青年站在店前,似乎在選購新到的雜誌。醜松將手伸進褪了色的褲子口袋,暗暗摸喬著裡面的銀幣,在書店前來迴轉悠了好幾趟。只要花四毛錢,那書就能到手。然而,眼下要是買了書,明天一天就身無分文了。何況還得準備搬家。他被這些想法纏住了,走不多遠又折回來。他驀地鑽進門帘,抄起書一看,原來是一本用粗糙的進口紙印刷的書,還帶著淡淡的油墨氣味,黃色封面上印著“懺悔錄”三個字。為了使貧苦的讀者也能得到它,特意採取了樸素的裝幀,這就足以說明這本書的性質了。啊,今天有多少青年,正貪婪地用功讀書,追求知識啊。醜松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又正值這樣的年華,他怎能不去讀書,不去求知呢?知識就是食糧,他終於拿出四毛錢,買下了這本渴望已久的書。雖然是僅有的一點錢,但精神上的滿足不是別的東西可以頂替的。
醜松抱著《懺悔錄》。書是買下了,心裡反而感到沮喪。他返回旅館時,半路上碰到了學校的同事,一個叫土屋銀之助的,原是在師範學校讀書時的同窗好友;另一個還很年輕,最近剛被聘為見習教員。從那慢騰騰地走路的樣子,可以知道他們是在散步。
“瀨川兄,為什麼回來這么晚呀?”銀之助揮著手杖走過來。
正直而重友情的銀之助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醜松的表情:深沉而清澈的眼睛已經失去了先前那種快活的神色,目光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苦楚。
“喔!他身體一定不舒服。”銀之助心裡這么想。醜松告訴他,自己去找住所去了。
“找住所?你這人可真愛折騰啊,你不是才搬過家嗎?”
銀之助毫無顧忌地問道,隨後發出會心的笑聲。這時他看到醜松拿著一本書,就把手杖往胳肢窩裡一夾,“給我看看!”說著就伸出了右手。
“是這個嗎?”醜松微笑著把書遞過去。
“喔,是《懺悔錄》嗎?”那位見習教員也靠在銀之助的身旁看著。
“你總是愛讀豬子先生的作品。”銀之助望著黃色的封皮,略略翻看了一下,“對了,報紙上登過廣告的,就是這本書嗎?是這樣樸素的書嗎?你呀,已經不光愛讀他的書,而且成了他的信徒啦,哈哈哈哈。你談話時,經常提起豬子先生,現在又要聽到你的高論噦。”
“別瞎說!”醜松笑著把書接過來。
暮靄低垂,遠近的人家早已燈火閃閃了。醜松說完了後天要搬到蓮華寺,就和朋友們分手了。他走了一程,回過頭來,只見銀之助仍佇立在路旁,正目送著他呢。又走出六七十步,再一回頭,朋友仿佛依然站在那裡。晚炊的煙霧瀰漫在市鎮的上空,他看到朋友那模糊的身影仍然呆立在暮靄中。
走近鷹匠街旅館附近,鐘聲在夜空里迴蕩起來,各個寺院的夜課又要開始了。剛來到旅館前面,忽然聽到走在旁邊的保鏢的腳步聲。燈光照在昏暗的路上,一乘轎子出現了。啊,想必是那個闊佬要溜走了吧。醜松帶著憐憫的心情,一聲不響地站在那裡望著眼前的一切,慢慢就認出了闊佬的隨從。他們雖然同住在一個旅館裡,醜松從未見過大日向的面,只見這個隨從時常拎著藥罐子出出進進。這個彪形大漢將衣襟掖在腰裡,護衛著主人,指揮著轎夫,顯得那樣殷勤。看來此人在穢多中又是屬於下等人,可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站在那兒的醜松和他是同一出身。他畏怯地向醜松點了點頭,就從近旁穿了過去。老闆娘站在門口說了聲“祝您愉快”。醜松望過去,旅館裡亂作一團,人們慷慨激昂,毫無顧忌地在大聲叫罵。
“謝謝您啦,請多保重!”
老闆娘又跑到轎子跟前說。轎子裡的人一聲未響。醜松木然站立著,眼看著那人被抬走了。
“活該!”
旅館裡傳出了人們最後的歡呼聲。
醜松面色略顯蒼白,他鑽到旅館的廊檐下時,人們還群集在長廊里,全都是控制不住感情的樣子:有的聳著肩膀氣呼呼地走動;有的跺得地板咯咯作響;還有些好起鬨的人在院子裡撒起鹽來。老闆娘取出打火石,說是清淨之火,隨即咔嚓咔嚓地敲起來,跟在裡頭湊熱鬧。
哀憐,恐怖,千思萬緒在醜松的心裡劇烈翻騰。他想到那個闊佬的命運:被人趕出醫院,接著又趕出旅館,受盡了殘酷的虐待和凌辱,最後又偷偷地被抬走。眼下那轎中人一定在悲慘的血淚中哽咽!那個大日向的命運最終就是每一個穢多的命運。想到這裡,他覺得這事和自己並非莫不相干。從長野師範學校時代起,到飯山鎮來供職這一段時期內,他一直滿不在乎,覺得自己的心緒和平常人一樣,在生活中並未感到什麼危險和恐怖。到這時,他想起了父親。父親而今是一個牧人,在烏帽子山下放牛,過著隱士般的寂寞生活。醜松想起了那個西乃入牧場,想起了牧場上那問牧人小屋。
“爸爸,爸爸!”
他一面呼喚,一面在自己房間裡踱來踱去,猛然間想起了父親說過的話。
當醜松初離雙親膝下的時候,父親對這個獨生兒子的前途十分關切,給他講述了很多故事。就在那個時候,連本族老祖宗的事情也都講給他聽了。如同居住在東海道沿岸的許多穢多種族一樣,他們這一族和朝鮮人、中國人、俄羅斯人,以及從不知名的海島上漂流、歸化過來的異邦人的後裔不同,他們的血統來源於古代武士中的敗逃者,雖然貧困,但都不是被罪惡玷污的家族。父親還特別囑咐他說:穢多子孫的處世秘訣就是隱瞞出身,這是生存的惟一希望,惟一辦法。父親告誡他:“不管碰到什麼事,不管遇見什麼人,千萬不可吐露真情。要知道,一旦因憤怒或悲哀而忘記了這條戒規,那就會立刻被社會拋棄。”
他一生的秘訣說來就是這么簡單。“隱瞞!”——這兩個字概括了戒規的一切。然而,那時的醜松只是全神貫注地聽著,心想:“老爺子說些什麼呀?”聽過也就算了。他只想著求學的快樂,從家裡飛奔出去。在那充滿幻想的歡樂年代,往往忘記了父親的戒語。醜松從一個少年一下子長成了大人,猛然醒悟到自己的身世,就像是從一片歡騰的鄰人家裡回到了索然無味的自己家裡一樣。事到如今,他也覺得只好隱瞞下去了。
醜松仰臥在鋪席上,一動不動地思索了一陣子,不一會兒,也就睡著了。忽然,他又醒來,環顧室內,原來沒有點著的油燈,已發出了寂靜的亮光,晚飯也在屋子裡擺好了,自己身上卻依然穿著西服。醜松估量著已經睡了一個多鐘頭。窗外秋雨瀟瀟。他坐起來,一面瞧著那本剛買來的書的黃色封面,一面把飯盤拉到身邊吃著。一打開飯匣的蓋子,聞到飯菜的香味,醜松就感嘆不已。他草草吃完了飯,把飯匣扔在一邊,就攤開了那本《懺悔錄》,點燃吸剩的香菸頭。
據說,這本書的作者豬子蓮太郎的思想,反映著當今下層社會“新的痛苦”。但說法也有不同,也有那種令人討厭的傢伙,說再也沒有像他這樣自吹自擂的人了。誠然,作者蓮太郎的文筆確實有點神經質,而且這個人一離開了自己的事就沒有什麼話題了。但是,只要一讀他的著作,不論是誰都會感到他的文章具有這樣的特色:思想明快,觀察精細,充滿了引人人勝的魅力。蓮太郎研究了貧民、工人和新平民的生活狀況,不僅孜孜不倦地努力發掘奔流在社會底層的泉水,而且把它推薦到讀者面前,從各方面加以論述;對於讀者也許難以理解的問題,他將不惜反覆說明。反正不把讀者說服,他是不肯罷休的。這就是他的筆法。蓮太郎不是從哲學或經濟方面去分析問題,而是把基礎放在心理研究上面。他的文章在思想表達上十分顯豁,宛如凌厲的山岩,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然而醜松之所以愛讀蓮太郎的作品,不僅是這些理由。豬子蓮太郎是一位新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戰士,他出身於穢多階層這件事實使醜松深受感動。說起來,醜松是暗地裡把他作為自己的老前輩來敬仰的。正是由於受到這位前輩的感化,他才強烈地意識到,既然同樣是人,那就沒有光是自己這一族人受鄙視的道理。正因為如此,凡是蓮太郎的著作,他定要買來閱讀。雜誌上一出現蓮太郎的名字,他總要看上一遍。醜松越讀越覺得被這位前輩拉住了手,把他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作為一個穢多的悲怯者,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頭抬起來了。
這次出版的新著作,劈頭第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穢多”。書中極其生動地描繪了本族人的愚昧和衰敗;敘述了許多正直的男女只是因為穢多出身而被社會拋棄的情景。這本書的字里行問充滿了一個熱心男子的嗚咽之聲。它是作者本人的一部苦悶的歷史,有對往昔悲歡離合的回憶,有因追求精神自由未能如願而產生的悲嘆,有對不合理的社會的怨憤和疑懼,也有走上曙光在望的新生活的歡快之情。
新的生活,這是蓮太郎從身份差別的苦痛中開創的新路。他本是信州高遠人,出生於一個老穢多的宗族家族。這件事還是在他來到長野師範學校擔任心理學講師的時候——那時醜松尚未入學——從兩三個打南信州來的學生的嘴裡泄露出來的。講師中竟然有賤民的子弟。這訊息在全校傳開了,大家都因驚訝和懷疑而十分不安。有的人根據蓮太郎的為人,有的人根據他的容貌,還有人根據他的學識,認為他不可能是穢多出身,一口咬定那是謠言。一部分教師出於嫉妒,喊著“驅逐,驅逐”。啊,假若沒有人種的偏見,也就不會有猶太人在基希訥烏慘遭殺害的事件,西洋人也不會嚷嚷什麼“黃禍”了。然而在這個無理者橫行霸道、有理者忍氣吞聲的世界上,有誰肯為穢多的子弟辯護、認為這種驅逐是不當的呢?當蓮太郎吐露了自己的身世,向眾多的校友告別時,竟沒有一個為這位講師流下同情的眼淚。蓮太郎走出了師範學校的大門,捨棄了“為學問而學問”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