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里街道

砲里街道

砲里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位於長安區東部,東依藍田縣前衛鎮,西接灞橋區紅旗街道,南毗鳴犢街道魏寨街道,北與灞橋區狄寨街道隔溝(鯨魚溝、荊峪溝)相望,區域面積24.9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砲里街道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2011年,砲里街道總人口20642人

西周,稱為鮑里。1958年,改為鳴犢公社的3個管區。1961年,合併成立砲里公社。1984年,改建為砲里鄉。2013年3月,撤銷砲里鄉設立砲里街道。

2011年,砲里街道農業總產值達0.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2.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億元,各類存款餘額38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砲里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 地理位置:長安區東部
  • 面積:24.96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截至2021年10月)
  • 政府駐地:炮里村甲字1號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0102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0642 人(2011年總人口)
  • 車牌代碼:陝A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西周時,因鮑伯公封地於此,故稱為鮑里。

建置沿革

西周,稱為鮑里。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為隕莊裡,俗名仍叫砲里,屬鹹寧縣元興(延興)倉。
民國,屬元興鄉。
1949年,為鳴犢區砲里、東嶺、西凹3小鄉。
1958年,改為鳴犢公社的3個管區。
1961年,合併成立砲里公社。
1966年,改名向東公社。
1972年,復名砲里公社。
1984年,改建為砲里鄉。
2013年3月,撤銷砲里鄉設立砲里街道。
砲里街道
砲里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砲里街道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白鹿南苑社區、炮里村、伯坊村、謝家嶺村、四聯村、三觀村、鹿塬村、西垇村、白鹿村。砲里街道辦事處駐炮里村甲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砲里街道,位於長安區東部,東依藍田縣前衛鎮,西接灞橋區紅旗街道,南毗鳴犢街道魏寨街道,北與灞橋區狄寨街道隔溝(鯨魚溝、荊峪溝)相望,東西長9千米,南北寬4.8千米,區域面積24.96平方千米。
西安市長安區砲里街道辦事處

地形地貌

砲里街道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瀕渭水,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均為坡地。

氣候特徵

砲里街道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濕適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降水量654.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10月,9月最多。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總人口206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1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589人。總人口中,男性10423人,占50.5%;女性10219人,占49.5%;14歲以下2599人,占12.6%;15—64歲16215人,占78.5%;65歲以上1828人,占8.9%。2011年,砲里街道人口出生率6.52‰,人口死亡率4.04‰,人口自然增長率2.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5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砲里街道財政總收入350萬元,比上年增長0.0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3萬元,增值稅3萬元,企業所得稅45萬元,個人所得稅1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1.4%、1.5%、1.6%。人均財政收入200元,比上年增長0.01%。
人民生活
2011年,砲里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砲里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0.8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耕地面積2.2萬畝,人均1.1畝,林地面積50畝。
農業
砲里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砲里街道糧食生產1517噸,人均400千克。其中小麥12470噸,玉米2700噸。
砲里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西瓜、棉花、藥材、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砲里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00畝,產量260噸;蔬菜種植面積760畝,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南瓜等。
林業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累計造林0.6萬畝,其中防護林5000畝,經濟林1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5萬株,林木覆蓋率35%。
畜牧業
砲里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砲里街道生豬飼養量200頭,年末存欄50頭;羊飼養量150隻,年末存欄100隻;牛飼養量100頭,年末存欄70頭;家禽飼養量0.3萬羽,上市家禽0.1萬羽。2011年,砲里街道生產肉類506噸,其中豬肉5.6噸;畜牧業總產值11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800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砲里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2011年,砲里街道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1家,職工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3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100萬元以上企業3家。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商業網點209個,職工243人;2011年,砲里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0萬元,比上年增長8%。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50件。全年征訂報紙112份、期刊180冊,業務收入5萬元。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1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5%;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50%;光纜線路總長達40千米,主幹電纜達12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1萬個,寬頻接入用戶300戶,比上年增加5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砲里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2萬元,比上年增長1.9%。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8萬元,比上年增長2%;各項貸款餘額26萬元,比上年增長1.7%。

交通運輸

砲里街道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西康鐵路過境。2011年,砲里街道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度18.7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幼稚園(所)1所,在園幼兒268人,專任教師8人;國小3所,在校生525人,專任教師6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74人,專任教師5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砲里街道教育經費達58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1個,會員460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2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藏書2.2萬餘冊;還有老年活動室19個等娛樂設施。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社火、秧歌,參加人員449人,占全街辦社會從業人員的15%。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民眾健身場所18個,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其中5處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砲里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3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5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02人、執業(助理)醫師0.003人、註冊護士0.001人。2011年,砲里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萬人次。2011年,砲里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率為14.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70.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5萬人,參合率95.5%;孕產婦死亡率0.2/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5‰、0.05‰、0.01‰。

社會保障

2011年,砲里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戶,人數9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0.8%,月人均410元,比上年增長0.6%;城市醫療救助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0人次,共支出80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人次,支出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1戶,人數1492人,支出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56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4萬元,比上年增長0.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6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0.7%;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00人次,共支出120萬元,農村臨時救濟80人次,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0.6%。2011年,砲里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01人,緊急轉移安置88人,倒塌房屋38間,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救災支出80萬元,比上年增長0.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0.7%。

歷史文化

社火
古老的社火在砲里街道有著傳承,砲里街道的社火會在正月里進行。社火表演,出場的叫打場子,也叫開路,後面就是秧歌、旱船、高蹺依序上場,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也有許多絕技輪番的上陣,最後重要的壓軸戲是芯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