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台鎮

砲台鎮

砲台鎮,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位於揭東區東南部,東連桑浦山脈與潮州市潮安縣沙溪鎮交界,南與地都鎮接壤,西南與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榕江相望,西與榕城區漁湖鎮隔北河相望,西北與曲溪街道隔楓江相望,北與雲路鎮玉滘鎮毗鄰,東北與登崗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砲台鎮轄區總人口為132281人。

明、清時期,砲台舊制屬揭陽縣桃山都,為縣治九都之一。1949年10月,屬桃地區。1991年12月,劃歸揭東縣。2012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原揭東縣的砲台鎮劃歸榕城區管轄。截至2021年10月,砲台鎮轄12個社區。鎮人民政府駐新市村政和路。

2019年末,砲台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砲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 
  • 地理位置:揭東區東南部
  • 面積:54 km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
  • 政府駐地:新市村政和路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15559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風門古徑雙溪明月蘇六娘故居古山寺、濱江文化廣場、菩提寺
  • 車牌代碼:粵V
  • 人口:132281人(2019年末轄區總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砲台舊制屬揭陽縣桃山都,為縣治九都之一。
1949年10月,屬桃地區。
1951年9月,桃地區分三個區,砲台為十七區。
1953年初,砲台與登崗合併,稱為砲台區。
1957年,改區為鄉。
1958年9月,砲台鄉與地都鄉合併,成立砲台公社。
1961年3月,砲台、登崗、地都分為3個公社。
1984年,砲台公社改區。
1987年,砲台區改鎮。
1991年12月,劃歸揭東縣。
2012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原揭東縣的砲台鎮劃歸榕城區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砲台鎮轄砲台1個居民委員會,南潮、埔仔、豐溪、浮崗、塘邊、新市、桃山、龍頭、石牌、下隴、青溪、砲台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個居民小組,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砲台鎮轄12個社區。鎮人民政府駐新市村政和路。
砲台鎮區劃詳情
炮台社區
新市社區
南潮社區
埔仔社區
豐溪社區
浮崗社區
塘邊社區
桃山社區
龍頭社區
下隴社區
石牌社區
青溪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砲台鎮位於揭東區東南部,東連桑浦山脈與潮州市潮安縣沙溪鎮交界,南與地都鎮接壤,西南與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榕江相望,西與榕城區漁湖鎮隔北河相望,西北與曲溪街道隔楓江相望,北與雲路鎮玉滘鎮毗鄰,東北與登崗鎮交界。距揭東縣城10.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
炮台鎮

地形地貌

砲台鎮鎮域由山地、丘陵、平原、水域4部分組成,其中平原占大部分,山地、丘陵次之。全鎮地形呈長方形,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

氣候

砲台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水文

砲台鎮境內河流屬韓江、榕江2大水系,有上古沿泝河流榕江、北河、楓江和人工開鑿河道中離江、石牌截洪坑、內河等。

自然災害

砲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夏季的暴雨、颱風。

自然資源

2011年末,砲台鎮有耕地面積22680畝。

人口

2011年末,砲台鎮轄區總人口為12.77萬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
2017年末,砲台鎮轄區常住人口為120982人。
截至2019年末,砲台鎮轄區總人口為13228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砲台鎮工商稅收3868萬元。
2019年末,砲台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0個。

農業

2009年,砲台鎮竹仔洋片區被定為“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示範片”,有桃山格籃、石牌紅番薯、新寨溪蕹等優質產品和芒果、火龍果、草莓等現代“三高”農業。農民人均純收入7775元。2011年末,砲台鎮農業總產值3.32億元。2011年,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是甘薯。

工業

2011年,砲台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8.52億元,工業企業達千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5家,形成模具、石板、床上用品、木器家具、服裝毛織、電子等支柱行業。

商業

2011年,砲台鎮有商品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面積近2萬平方米。限額以上商業企業25家。2011年,完成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74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砲台鎮有農村信用合作社網點8家,有5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交通運輸

2011年,砲台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航空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轄區內榕江、楓江、中離江水路運輸發達,206國道貫穿全鎮,形成砲台水陸空一體化的現代交通網路體系。有車站2個,日傳送50班次以上。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小梅花”藝術團是砲台鎮的文化品牌,2011年,砲台鎮出版《砲台鎮志》,文化站1個,2次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站,4次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2011年末,砲台鎮有電視站1個,實現光纖聯網。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砲台鎮轄區內有幼稚園22所,國小13所,國中6所,高中1所,高級中專1所。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砲台鎮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各類科技人才269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砲台鎮有醫院1所,衛生站19個。

體育事業

1999年,砲台棋協被評為全國先進體育群體。2011年,砲台鎮有民間體育組織有棋類協會、桌球協會等。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砲台鎮全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9萬人,全年新農合醫療住院補償共1548萬元。全鎮低保、五保、軍烈屬和生活貧困的民眾都得到及時救助。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砲台鎮有郵政支局、電信服務網點3個。
  • 給排水
2011年末,砲台鎮鎮區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年用水量300萬噸。
  • 供電
2011年,砲台鎮電力用電量2億千瓦時。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砲台鎮鎮區常年對公眾開放綠地面積31.4公頃,有公園10個,公園綠地面積2公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砲台鎮原名鋪前。明天啟二年(1622年),為防入侵盜寇,在鋪前設西營。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於鋪前建砲台,扼榕江,據險要,之後,遂發展成集市砲台。

文物古蹟

截至2011年末,砲台鎮有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1處。

風景名勝

砲台鎮有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吳復古故居、“潮汕版梁祝”蘇六娘故居、石牌翰苑、桃山躍禹門、百歲坊、三日紅舊址、古山寺等名勝古蹟,還有風門古徑、雙溪明月勝景、榕江七星石等自然景觀。

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20日,砲台鎮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