砢磣(寒磣):意為"丟臉","難看"。發音:ke1chen前重後輕。
舉例:你這不是砢磣(寒磣)人嗎?
砢磣的寫法又有另外2種:磕磣,碦磣,意思相同。
東北方言“砢磣”是個古老的詞,而且一開始應該不是東北話而是北京話或者是北方大部分地區方言中的辭彙,但是現在成為了東北話。北方別的地方的人不太用這個詞了。
《辭海》對這個詞的解釋是“骯髒醜惡,使人感到難受”。
馬致遠的《岳陽樓》第二折有“砢磣殺我也!”的形容方式,可見至遲在元代,人們已經開始用“砢磣”來形容醜了。
而現在人們不僅會用“砢磣”來形容外貌的不美觀,也會表達一個人的人品,氣度,品味,與人生經驗等較為落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砢
- 拼音:kē luǒ
- 部首:石
- 形容:不美觀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又《玉篇》磊砢,眾小石貌。
又《正字通》人性體卓特者亦曰磊砢。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坑衡閜砢。《注》坑衡,木枝徑直貌。閜,烏可切。閜砢,相扶持也。
又水名。《水經注》淶水與紫水合,北出聖人城北大亘下,東南流,左會壘砢溪水。
又《集韻》丘何切,同珂。石次玉。
又葉籠五切,音魯。《韓愈·元和聖德詩》除於南國,鱗筍毛虡。廬幕周施,開揭磊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