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開發要素說

以格魯伯(W.Gruber)、梅爾塔(D.Meita)和維農(R.Vernon)為代表的另一部分經濟學家們是將所謂“研究與開發要素”(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tor,R&D Factor)引入了對一國貿易結構和商品流向的研究,在於1967年2月聯合署名發表的論文中,他們研究了美國工業中的研究與開發投資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相互關係,提出了基本類似於人力資本說和勞動技能說,但又主要是從技術角度來解釋里昂惕夫之“謎”的新觀點——“研究與開發要素說”,試圖另闢蹊徑,為里昂惕夫之“謎”求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研究開發要素說
  • 外文名: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tor
  • 別稱:R&D Factor
  • 提出者:格魯伯,梅爾塔,維農
  • 提出時間:1967年2月
  • 適用領域範圍:貿易結構
研究開發要素說概述,研究開發要素說的評價,

研究開發要素說概述

他們將美國的19個工業部門依研究與開發投資占銷售額的比重和科學家、工程師占全部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從中他們發現,居於前列的交通運輸工業、儀器儀表工業、化學工業和非電子機器製造工業等工業部門的銷售額占美國製造業銷售總額的39.1%,它們的出口額占美國工業製成品出口總額的72%,它們的研究與開發投資額占美國研究與開發投資總額的89.4%。據此,格魯伯、梅爾塔和維農得出了美國工業中研究與開發投資相對較為集中,因而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工業部門,同時又是美國的主要出口生產部門的結論。
結合研究與開發投資在對外貿易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格魯伯、梅爾塔和維農認為,美國正是根據由“R&D要素”相對豐裕決定的在科學技術以及高科技產業上的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R&D要素”密集程度相對較高的高科技產品,同時進口“R&D要素”密集程度相對較低的其他商品。美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和商品流向符合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要求。

研究開發要素說的評價

實事求是地看,格魯伯、梅爾塔和維農的分析研究及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眾所周知,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制度,最豐裕的人力資本存量,最發達的風險投資市場和最靈活、最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無論是研究與開發投資投入總額還是每年註冊的技術專利,美國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美國的研究與開發投資甚至超過了其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總和。美國無比優越的“硬體”與“軟體”條件催生了一大批科學精英和大師巨擘。
從總體上看,美國人(包括其他具有美國國籍的獲獎人)獲得了迄今為止全部諾貝爾科學獎(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生理及醫學獎)的約41%。截至200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上共有340人(次)獲得過諾貝爾科學獎,其中,美國人或具有美國國籍的獲獎人為187人,占55%。所有這些因素導致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擁有更高的總體科技創新能力,使美國成為了新一輪科學技術進步的發祥地。在幾乎所有的基礎研究領域和將近90%的關鍵技術領域中,美國都保持了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在某些重要的領域甚至是占據了絕對的壟斷地位。
以上分析表明,倘若如格魯伯、梅爾塔和維農那樣,將“R&D要素”納入理論研究架構,所謂里昂惕夫之“謎”就迎刃而解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