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鱚

砂鱚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3-4列,皆為櫛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66-73,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6。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XI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20-21軟條。臀鰭有II弱棘,22-23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第I棘特化呈棒狀;尾鰭後緣淺叉。鰾退化而變小,鰾上從腹面表面至泄殖孔無管狀突起相連。頭部至體背側土褐色至淡黃褐色,腹側灰黃色,腹部近於白色。各鰭透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砂鱚
  • :沙鮻科
中文名砂鱚觀賞魚類否
俗名沙腸仔、kiss 魚食用魚類是
英文名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Sillaginidae經濟魚類是
科目沙鮻科最大長度35 cm
命名者Bleeker, 1849棲息深度0-5公尺
砂鱚
砂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南非,東至菲律賓,南至紐幾內亞北部,北至台灣。台灣目前僅發現於花蓮。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舄湖
形態特徵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3-4列,皆為櫛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66-73,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6。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XI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20-21軟條。臀鰭有II弱棘,22-23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第I棘特化呈棒狀;尾鰭後緣淺叉。鰾退化而變小,鰾上從腹面表面至泄殖孔無管狀突起相連。頭部至體背側土褐色至淡黃褐色,腹側灰黃色,腹部近於白色。各鰭透明。
漁業方法
經濟性魚種,但台灣目前僅發現於花蓮,數量十分稀少,為罕見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