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佛塔龕造像

砂石雕刻方塔佛龕,座基與塔剎殘缺,現存塔身分為五層,由下而上逐漸收分,每層四面開龕,其為仿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每層有瓦壟屋檐,四角有柱與人字拱,朱紅繪斗拱,第一層第一面,中部有佛,高肉髻,上身裸露,跣足立於床座上,後有舟形頭光,兩邊單跪供養人,雙手捧物,上方兩側刻有九龍。其為佛傳故事“九龍浴太子”場面,第二面,中部有一臥佛,在下邊及兩側供養人單跪捧物,上層中有三佛。第三面上中部有尖拱頂形龕,內坐有一佛施無畏與願印,龕外兩邊有一單跪捧物供養人,其上菩提樹下有思維佛,下層有一薰爐,兩側各有一長角鹿,表示鹿野苑說法,即是佛成道後第一次說法的形象。第四面:在無憂樹下,中間站立一上身裸露的人,左邊有一人相扶,右邊單跪一人,雙手接裸露脅下嬰兒,其為“釋迦誕生”。該層四角立柱均殘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砂石佛塔龕造像
  • 時代:北魏
  •  尺寸:殘高71厘米
  •  來源:西安市北郊出土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名稱:砂石佛塔龕造像
時代: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尺寸:殘高71厘米
來源:西安市北郊出土

主要內容

砂石雕刻方塔佛龕,座基與塔剎殘缺,現存塔身分為五層,由下而上逐漸收分,每層四面開龕,其為仿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每層有瓦壟屋檐,四角有柱與人字拱,朱紅繪斗拱,第一層第一面,中部有佛,高肉髻,上身裸露,跣足立於床座上,後有舟形頭光,兩邊單跪供養人,雙手捧物,上方兩側刻有九龍。其為佛傳故事“九龍浴太子”場面,第二面,中部有一臥佛,在下邊及兩側供養人單跪捧物,上層中有三佛。第三面上中部有尖拱頂形龕,內坐有一佛施無畏與願印,龕外兩邊有一單跪捧物供養人,其上菩提樹下有思維佛,下層有一薰爐,兩側各有一長角鹿,表示鹿野苑說法,即是佛成道後第一次說法的形象。第四面:在無憂樹下,中間站立一上身裸露的人,左邊有一人相扶,右邊單跪一人,雙手接裸露脅下嬰兒,其為“釋迦誕生”。該層四角立柱均殘斷。
第二層第一面:雕刻二行二排四個圓拱形龕。每龕內有一坐佛,施禪定印,兩側的立柱旁各站有脅侍菩薩。第二面,雕刻二行二排四個尖拱形頂龕,龕內各有一佛,施禪定印,兩邊立柱邊各站立一菩薩,第三面:中部雕刻尖拱頂龕,內雕釋迦、多寶二佛,結跏趺坐。龕外兩側上下各雕有供養人,雙手合十,龕頂上空有兩個“飛天”。兩側的立柱旁各站立兩個菩薩。第四面:雕刻龍形頂龕,龕內雕彌勒。雙腿交叉坐,兩側各有一蹲獅。西邊單跪供養人合十低頭,其上也有飛天。龕上有一蓮花,兩邊各有一跪叩頭供養人,兩邊柱側各站一菩薩。
第三層第一面:雕刻上下兩層尖頂龕,內各有一坐佛,上下兩側各有供養人,兩側立柱旁各站立一菩薩。其餘三面與第一面相似。
第四、第五層每層均為一龕內為二佛,該塔的佛、菩薩、供養人等面相清瘦,特別是菩薩飛天,小頤秀頸,眉宇開朗,神情恬淡,服飾受漢族文化影響,因此該塔為北魏時期所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